香港

貧富懸殊擴大下的M型香港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嚴飛:當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感覺未必可以留在原有中產階層時,社會怨氣漸漸積累,只會滋生更多的排斥和社會矛盾,危及香港社會長遠發展,如何扭轉中產階層向下流動的趨勢?

香港迴歸十五年,香港宏觀經濟的整體成長十分顯著,但在社會發展層面,全港呈現出人口年齡老化、男女比例失衡、貧富懸殊擴大這三大結構性變化,而這其中,又以貧富懸殊擴大尤爲嚴重。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6月中旬出版的一份最新報告(《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香港的住戶收入分佈》)顯示,在過去的十五年裏,香港收入最低及最高的住戶數目雙雙增加,中等收入住戶比例卻逐年萎縮,家庭收入差距顯著走向兩極化。分析顯示,全港每月家庭總收入高於6萬元的住戶比例,由1996年的6.9%顯著增至2011年的12.2%,達28.75萬戶;月入4,000元以下的住戶比例由迴歸前的6.7%增至9.1%,達21.4萬戶。而月收入1萬元至4萬元之間的所謂中產家庭住戶,卻由61.2%跌到了52.8%。(注:1996年數據來源於香港政府統計處《二零零六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香港的住戶收入分佈》)

雖然由於香港的人口調查缺乏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方面的數據,並不可得出貧者愈貧的結論,但香港的貧者愈多,卻是事實。從基尼係數(按原本住戶每月收入(original monthly household income)計算)來看,香港已經由1981年的0.451增加至2011年的0.537。香港2011年的貧窮人口亦超過120萬人,是自2001年的第二高數字,貧窮率爲17. 8%。貧窮住戶數目則爲46萬戶,爲過去十年來最高數字(根據香港政府的定義,貧窮人口指生活於低收入住戶的人口,而低收入住戶指按不同住戶人數劃分,收入少於或等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的住戶,2011年按住戶人數劃分入息中位數一半的數額爲: 一人家庭: 3450元、二人家庭: 7500元、三人家庭:10575元、四人或以上家庭: 12875元)。雖然香港家庭月收入中位數,已經由1996年的17,500元增加至2011年的20,500元,增幅達17.1%,但香港同期間的通膨率卻也高達12.5%。

您已閱讀34%(830字),剩餘66%(16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