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財富集中在少數養尊處優的富豪手中,他們主要是在房地產市場上發跡的。在當前的體制下,香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通過拍賣的形式出售土地開發權,但只有爲數不多的富商擁有競標所需的資源。這些富豪仍是該體制的受益者。由於供應受到嚴格控制,地價居高不下,政府和商人都賺得盆滿鉢滿。
但這種格局並非歷來如此。香港是一座難民之城。1949年共產黨在中國內地執政後,許多人逃到香港,其中最爲成功的難民起初是上海的實業家,他們有許多人依靠紡織業發家。來到香港後,他們在英國人的統治下重建自己的製造業帝國。在這一過程中,許多人都向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尋求貸款,推動渣打成爲香港首屈一指的銀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比較靈活的難民企業家——比如控制著南豐(Nan Fung)和永泰(Wing Tai)集團的家族——轉型成爲房地產開發商。
您已閱讀40%(370字),剩餘60%(5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