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香港

民主之風從香港吹來

FT亞洲版主編皮林:雖然下任香港特首梁振英是由一個只有1200名委員的委員會選出的,但此次選舉仍具有重要意義。在某種意義上,這是2017年香港普選的一次演習。

689張選票,就把梁振英(Leung Chun-ying)送上了下一任香港特首的寶座。對一座擁有700萬人口的城市來說,這個數字很難算是代表了民意。許多人的Facebook好友都不止這些。這樣一場侷限在精英小圈子內的「選舉」,人們有什麼必要去關心它的結果呢?1997年香港迴歸中國後的第三位特首,是由一個只有1200名委員的選舉委員會選出的,其中許多委員都按北京方面的授意行事。

儘管如此,這場選舉仍具有重要意義。香港這座從多方面衡量都爲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城市,可能將由此變得與以往不同。原因有如下幾點。首先,梁振英很可能會成爲一位異於以往歷任總督和特首的香港領導人。與總是打著蝶形領結的現任特首曾蔭權(Donald Tsang)不同,梁振英與港英政府及仍在這塊土地上呼風喚雨的地產大亨們沒有多少淵源。與繼承父親船運生意的首任特首董建華(Tung Chee-hwa)相比,梁振英的出身要低微得多,他的父親只是一名警察。

梁振英與中國內地的關係則非常緊密,以至於有人懷疑他是中共地下黨。儘管梁振英本人對此極力予以否認,但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早在香港基本法起草之時,北京方面就對當時年紀輕輕的梁振英委以重任,讓他在起草工作中出任要職。

您已閱讀28%(515字),剩餘72%(13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