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

「爲什麼我不能看《巴斯光年》?」

徐海娜:面對性別話題,如何接受差異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擺在孩子面前的,是如何更有智慧地和平共處的問題。

LGBT
當歐洲盃2020遇見6月的彩虹色

張冬方:德國整體上算是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了。但在職業男足世界裏,卻是另一個情景:同性戀幾乎是個禁忌話題。

同性戀
敞開心扉做自己

在職場被迫隱瞞自己的身份認同,會影響LGBT+員工的生產率和職業發展。在此,英國《金融時報》的四名員工分享各自的「出櫃」經歷。

泰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征程與挑戰

劉毅強:泰國社會已經非常廣泛地接受了性少數羣體,支持同性婚姻自由的人在幾年前就已經佔了人口中的多數。

LGBT
性少數職場反歧視勢在必行

楊緒源、王翌楷:中美對平等就業權的強調都指向了同一個結論——加速保障性少數在職場不受歧視,時機已到。

「公投」同性婚姻,如果爲了平等非要「死磕」的話

劉毅強:愛爾蘭人提爾南•布蘭迪受訪分享經驗,談愛爾蘭和澳洲是如何通過公投方式實現同性婚姻自由的。

臥薪嚐膽十餘年:臺灣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背後的故事

劉毅強: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祕書長簡至潔女士和2017年釋憲案的代理律師許秀雯女士聊聊同性婚姻合法化背後的故事。

同性可以結婚後的美國:天不僅沒有塌下來,反而更加蔚藍

Evan Wolfson、龍大瑞:同性婚姻自由的受益者不限於個體,它對商業經濟,社會穩定,以至國家整體都有所裨益。

同性婚姻在南非:完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之後

劉毅強:南非憲法法院法官卡麥隆是南非著名的同性戀權益領域先驅,他談了同性婚姻自由的實現過程與當前挑戰。

LGBT
美國最高法院裁定保護LGBT僱員的權益

美國最高法院週一裁定,同性戀和跨性別僱員受到聯邦民權法的保護。這一反歧視裁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國首例跨性別平等就業權糾紛案當事人:「我們就是普通人」

張泳:專訪中國首例跨性別平等就業權糾紛案當事人小馬,談案情、中國跨性別羣體的生態,以及對社會的期望。

CFIUS
Grindr在美國審查風波後重啓上市計劃

美國政府曾要求擁有同性戀交友應用Grindr的中國企業崑崙萬維出售Grindr,但現已不再反對崑崙萬維讓Grindr上市。

同性戀
同性戀不是病,如何結束扭轉治療的鬧劇?

董一夫、龍大瑞:儘管同性戀已被去病理化,心理學研究也顯示扭轉治療會使人受到心理傷害,但扭轉治療依然很普遍。

臺灣
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背後

臺灣立法機關5月17日三讀通過一般俗稱的「同性婚姻專法」。同性婚姻議題近幾年在臺灣掀起的政治風暴,外界難以想像。

臺灣將同性婚姻合法化

臺灣立法院表決通過法案,允許同性伴侶組成「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以及到政府機構辦理結婚登記。

臺灣
臺灣年輕選民對蔡英文政府不滿加深

當局在同性婚姻平權立法上進展緩慢,這導致不滿情緒上升,並可能在11月地方政府選舉中激起年輕選民的抵制。

LGBT
印度最高法院裁定同性性行爲合法

印度最高法院裁定,一項源自殖民時代的將同性性行爲入罪的法律違憲,印度LGBT羣體慶祝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的到來。

同性戀
同性戀:忽視也是歧視

茆丁:對同性戀的忽視作爲一種隱性的歧視行爲,和其他公開的歧視行爲一樣,有損個體及羣體的健康和權益。

同性戀
爲了不再歧視同性戀,美國心理專家奮鬥20年

龍大瑞、蔡瑤:每年5月17日的「國際不再恐同日」慶祝1990年WHO將同性戀去病理化的決定,本文回顧這段奮鬥史。

LGBT
彩虹經濟的「供給側」改革

陸海娜、Longarino:除了LGBT羣體的消費經濟外,「彩虹經濟」有更豐富的內涵,反歧視的工作環境有助於經濟成長。

從同志文學看臺灣解嚴

紀大偉:不少人認同臺灣今日同志文化榮景是解嚴最亮眼成果之一。但冠冕不該一直留在政治名人頭上,而應迴歸無數小民。

臺灣
臺灣邁入同性婚姻合法化

臺灣能成爲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社會,背後的路途至少走了30年,過程中也少不了保守派的反彈。

平權
一個中國版的同志驕傲故事

張馨予:北美華人同志組織CRN籌辦了面向全球LGBT華人的獎學金項目,其副主席York也有著自己的彩虹故事。

同性戀
中國「粉紅經濟」崛起?

陳亞亞:聚焦LGBT人羣的「粉紅經濟」在西方因商業目的被質疑,在中國內地則客觀上增強了這個羣體的可見度。

速讀
「零工經濟」能否「解救」跨性別人士

以自由職業者組成的「零工經濟」,或許會減少跨性別人士在工作環境中,可能面臨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