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

孤立的德國擔心第二個川普任期

如果川普回到白宮,其政府可能削弱安全保障、提高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這在柏林引起了焦慮。

德國選擇黨在歐洲議會成立自己的團體

德國選擇黨與馬琳•勒龐的國民聯盟鬧翻,但找到了其他立法者建立了新的派系。

FT雜誌
史上最混亂的北約峯會不爲人知的故事

2018年川普秀的親歷者講述的故事。

弗里德里希•默茨最終會成爲德國下一任總理嗎?

前貝萊德高階主管以其保守形象重塑了默克爾的政黨。

馬克宏將與蕭茲會晤修補兩國關係

馬克宏關於西方可考慮出兵烏克蘭的想法遭到德國等國的堅定反對。盟友們擔心,法德之間的分歧正在破壞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團結。

北約
北約成員國就俄羅斯的侵略態勢發出警報

西方防務人士就莫斯科的能力和烏克蘭以外地區的威脅加劇發出警告。

德國能否實現其宏偉的軍事野心?

柏林對國家安全採取了更加強硬的態度,但人們越來越擔心它將如何維持必要的開支。

拜登
「我的記憶力很好」:拜登對年齡質疑大發脾氣

美國總統近日在外國領導人名字上頻繁出現口誤,讓人更加擔心他的思維敏銳度。

拜登將不會因爲「檔案門」面臨指控

美國司法部在對總統處理敏感檔案的情況進行長達數月的調查後,公佈了調查結果,拜登將不會面臨刑事指控,但報告的措辭損害了美國總統的形象。

核能
法德核能分歧威脅歐盟能源轉型

法國與德國在覈能問題上意見相左,對歐盟擺脫化石燃料的轉型構成威脅。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默克爾的國慶講話與中歐「貿易戰」

曹辛: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默克爾發表關於當前德國國內局勢的講話,這兩件都與中國有關。

希臘
米佐塔基斯在希臘大選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勝

這位希臘總理承諾將在他的第二個任期內繼續帶領希臘擺脫多年來的經濟動盪。

德國警告稱歐盟財政規則改革將陷入僵局

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認爲,歐盟成員國在減債計劃上仍然「沒有著陸區」。

德國
令人失望的「時代轉折」:蕭茲重置德國國防外交政策的困境

德國總理曾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天後發表「時代轉折」重要演講。一年後的今天,他受到批評,被指製造了現實沒能跟上的期望。

從翻拍版《西線無戰事》看德國和平主義傳統的變遷

隨著翻拍版《西線無戰事》電影成爲奧斯卡獲獎熱門,德國長期的反戰傳統正受到俄羅斯侵略的考驗。

川普「更有遠見」讓歐洲難堪

加內什:承認它以前的世界觀不對,承認川普當初更快看清現實,對歐洲來說將是困難的。解釋它爲什麼如此幼稚會痛苦得多。

印尼總統維多多:爲彌合分歧而奔走的G20東道主

在烏克蘭戰火紛飛、中美關係高度緊張的背景下,20國集團峯會的東道國準備進行地緣政治平衡。

對中國的依賴讓德國進退兩難

蕭茲政府承諾要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但圍繞德國應在多大程度上嘗試與中國經濟脫鉤,德國政府內部存在分歧。

政治
民主危機,公衆無可指摘嗎?

加內什:精英們迴避作爲政治需求側的選民們的問題,就只能迷失在無關緊要的供給側事物中。

年輕女性在氣候辯論中爭取更大的話語權

一封由來自世界各地的500名領導人簽署的信,呼籲COP27領導團隊中的男女比例爲50%。

爲什麼貿易不能買到和平

我們以爲全球化可以不受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我們都錯了。

我的老同學現在成了英國首相,這是我給她的建議

英國的機構需要得到支持,而不是削弱。事實應該比「氛圍」更重要。

德國三分之一電力依靠煤炭提供

在價格上漲兩倍後,來自天然氣的發電量下降到總髮電量的11.7%。

G7被指將能源安全置於氣候目標之上

烏克蘭戰爭所引發的能源安全擔憂,促使七國集團領導人弱化了結束化石燃料投資的承諾,這導致氣候社運人士不滿,稱其「倒退」。

默克爾
從默克爾拒不認錯說起

施特爾岑穆勒:面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嚴峻現實,主政16年的德國前總理稱她沒什麼可後悔的。這暴露出德國對俄政策的長期認識誤區。

默克爾
默克爾否認在烏克蘭問題上姑息普丁

德國前總理在卸任後首次接受採訪時表示,德國的利益意味著要與俄羅斯找到「和平共處的方式」。

烏克蘭戰爭是如何促使德國重建其軍隊的?

在德國聯邦國防軍瀕臨崩潰之際,政府承諾大舉支出1000億歐元——這足夠嗎?

馬克宏
這是馬克宏塑造歐洲未來的機會

拉赫曼: 這位法國總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推進他的歐盟雄心,但爭吵必須停止。

女性領導者會改變管理的未來嗎?

工作和商業的人口結構正在迅速發生變化,男性主導的模式早該進行徹底改革。

烏克蘭危機會否帶來川普第二?

加內什:川普符合戰略「瘋狂」的定義,他相信美國領導人必須好鬥才能維護全球和平。這種信念現在具有表面上的可信性。

施羅德因繼續挺俄激怒德國民衆

爲抗議莫斯科入侵烏克蘭,多數在俄羅斯國企董事會擁有高薪職位的前歐洲國家領導人都迅速辭職,只有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沒有這樣做。

北溪2號因俄烏危機加劇德國內部分歧

隨著人們越來越擔心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北溪2號已成爲德國政府內部爭論的焦點,社民黨基本支持該項目,而綠黨則表示反對。

德國主要國債收益率漲至接近零

德國的基準10年期國債已承受近三年的負收益率,近期逼近零的門檻,表明市場預期歐洲將縮緊刺激措施。

能源
力拓鋰礦項目在塞爾維亞遭遇反對

賈達爾鋰礦將爲塞爾維亞帶來可觀經濟利益,並幫助歐洲保障電池材料供應。但抗議者相信該礦將摧毀當地的自然環境。

德國宣佈驅逐兩名俄羅斯外交官

針對漢戈什維利被害案長達一年的審判以及德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作爲回應,可能會令德俄關係陷入一場新的危機。

普丁
烏克蘭指責德國「阻撓」北約武器供應

烏克蘭國防部長表示,德國上月否決了烏克蘭通過北約購買反無人機步槍和反狙擊系統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