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

核電
核電熱潮引發投資新鈾礦的緊急呼籲

目前查明的資源預計將在2080年代用完。

德國大選在即,有望上臺的聯盟黨支持使用核能

袁傑:有望上臺的德國聯盟黨必須審慎地制定包括能源和氣候保護在內的各項政策,方能讓德國重振雄風,再次成爲「歐洲經濟的火車頭」。

科學
核聚變新創企業稱非常規反應堆試驗取得里程碑式進展

紐西蘭OpenStar的設計將一塊巨型磁鐵懸浮在超熱等離子體雲中。

核電
FT社評:科技巨擘擁抱核電的利弊

對核電的追逐反映了耗電量驚人的AI的崛起。然而AI不能只是又一個飢渴的能源需求來源,它還必須成爲綠色解決方案的核心部分。

羅爾斯-羅伊斯贏得捷克小型核電站建造協議

羅羅公司與捷克國有公用事業公司的合作關係可能是檢驗該技術能否發揮潛力的關鍵測試。

普丁暗示要限制俄羅斯的鈾出口

俄羅斯對制裁採取的報復行動可能會影響西方的核反應堆,其中許多反應堆依賴俄方的鈾供應。

世界最大鈾礦商警告烏克蘭戰爭加大供應西方難度

Kazatomprom公司執行長表示,戰爭引發的制裁爲向西方公用事業公司供貨製造了障礙。

核電
南韓推動向歐洲出口核反應堆

首爾尋求在一個由中國和俄羅斯主導的全球市場成爲一家領先的競爭者。

核能
Lex專欄:核電機組覈准點燃中國核電股

中國政府創紀錄地核準了5個核電項目的總計11臺核電機組,總投資至少爲310億美元。但投資者應更加關注仍需解決的風險。

核武器
中國推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作爲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國在日內瓦呼籲其他常任理事國做出相同的承諾。

俄羅斯如何利用核能贏得全球影響力

儘管受到制裁,全世界正在建設的新反應堆中仍有超過三分之一與俄羅斯企業有關,這爲其贏得了新朋友。

核能
核能行業難以滿足耗電量大的數據中心需求

人工智慧和加密貨幣正推動數據中心使用率飆升,下一代技術可能難以滿足需求。

科學家們朝著核聚變反應堆「聖盃」邁進

許多公司預測未來十年核聚變將實現商業化,但現在需要更多資金。

核能
能源安全擔憂推動核能復興

西方國家正聚焦新的核燃料技術,以減少對俄羅斯及化石燃料的依賴。

核能
成本超支和建設延誤危及核能在能源轉型中的地位

核能行業能否應對預算超支和來自其他低碳能源的競爭?

核能
西方國家對核電項目「過於樂觀」

天然鈾反應堆製造商Atkins Realis執行長表示,核電項目需要更多規劃。

核電
比爾•蓋茲的TerraPower計劃建造美國首座下一代核電站

TerraPower申請於6月開始在懷俄明州的燃煤電廠附近建造美國首座鈉冷反應堆,這種反應堆的建造成本大約是標準水冷反應堆的一半。

歐盟
歐洲投資銀行新行長:願爲新核電項目提供資金

卡爾維尼奧希望,這個全球最大的多邊貸款機構承擔更多風險。

核能
英國核能項目旨在實現核聚變夙願

本週,英國一項旨在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聚變發電廠的計劃將成爲焦點。

核能
核電項目爲何如此具有挑戰性?

低碳能源是避免能源短缺和實現氣候目標的關鍵,但項目卻充斥著延誤和預算超支。

核能
美國如何打破俄羅斯對核燃料的控制?

對原子能的需求正在激增,但莫斯科主導著世界上濃縮鈾的供應。

核能
法國敦促英國幫助填補數十億英鎊的核項目資金缺口

先前一天,法國電力公司表示,欣克利角核電站的建設將進一步推遲。

核能
國際能源署:明年核能發電量將達到歷史新高

國際能源署表示,未來三年的大部分新增核電裝機容量預計將來自中國和印度。

核能
英國核電站再遭延期,成本可能升至460億英鎊

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站的最新狀況對英國的能源計劃和法國電力公司都是一個打擊。

「中國搶購鈾礦石危及西方能源供應」

倫敦上市鈾投資工具Yellow Cake的掌門人警告,隨著中國企業購入市場供應、簽署長期合同並收購鈾礦,西方在獲取鈾供應的競賽中正在落後。

核電
美國稱對俄羅斯核燃料的依賴會帶來國家安全風險

美國官員表示,拜登政府已要求國會額外撥款支持一項戰略,激勵美國公司提高鈾濃縮和轉化能力。

核能
法德核能分歧威脅歐盟能源轉型

法國與德國在覈能問題上意見相左,對歐盟擺脫化石燃料的轉型構成威脅。

核能
多國政府加入商業核聚變發電競賽

通過核聚變反應產生豐富零碳電力的目標,促使多國政府發起倡議,幫助公共和民營部門的科學家協同工作。

投資
散戶投資者大舉買入鈾礦資產

對天然氣供應和尼日政變的擔憂推動鈾礦價格上漲。

沙烏地考慮中法俄的核電投標 施壓美國

沙烏地把美國協助其核電發展計劃作爲一項潛在地區安全協議的關鍵要求,但該國提出的不對其鈾濃縮活動設限的要求讓美方遲疑。

核電
意昂集團CEO:德國應停止在覈能問題上教訓法國

歐洲最大公用事業公司之一的負責人表示,柏林應該接受意見分歧,以打破與巴黎在能源改革問題上的僵局。

科學
德國核聚變新創企業與美國大學合作建造鐳射設備

慕尼黑的Marvel Fusion公司與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將在美國共建首個商業核聚變能源研究基地。

科學
美國科學家再次實現核聚變發電突破

本次實驗產生的能量高於去年12月首次實現核聚變反應時產生的能量。

Lex專欄:尼日政變應該催生對鈾投資的反思

自2011年福島核災難以來,鈾的價格一直低迷。尼日的政治混亂應該引發人們的反思。

核能
Lex專欄:「人工智慧之王」的「核裂變」嘗試

人工智慧企業家薩姆•奧特曼投資的原子能新創企業Oklo將在美國上市,估值8.5億美元。

科學
德國新創企業爲革命性聚變能機器贏得初始資金

Proxima Fusion公司旨在製造一種名爲「仿星器」的複雜設備,並希望這種機器能在未來提供豐富的、無排放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