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員

零工經濟是一個更大問題的症狀

奧康納:反對零工經濟的人士計劃遊說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要求明確將零工工人視爲僱員。這將是一個好的舉措。

華為
華為因「251事件」受到國內輿論批評

華為因在一名前員工被拘留251天事件中的所作所爲,受到中國國內輿論的批評。

香港
企業如何應對香港員工的焦慮?

與西方相比,香港人工作時間長,而且在工作一天結束後,大多數員工會回到面積小得多的家裏——往往還幾代人同堂。

大公司的工作也可以「小而美」

希爾:在大公司工作的最好時候可能就是現在。爲了吸引年輕僱員,那些最好的大企業僱主正努力變得「小而美」。

職場
違反常識的行爲守則

凱拉韋:我違反了僱主的行爲守則。我選擇「出賣」自己,部分原因是我相信,真正過錯在於守則違反了常識和人類動機的原則。

華爾街
華爾街投行亞洲員工佔總數10%以上

美國頂級銀行近年在亞洲聘用近12萬人,這可能使其與承諾把就業崗位遷回美國的川普政府產生緊張。

職場
不玩命工作還能幹啥?

FT專欄作家哈福德:凱恩斯曾預測人們收入成長,工作時間減少,但當今經濟精英們在收入大幅成長的同時,工作時間倒退回19世紀水準。

職場
別讓「健康計劃」累垮員工

FT記者奧康納:鼓勵員工多運動、喫健康食品和戒菸的健康計劃很流行,但研究表明這些「生活方式干預」是效果最差的,而且這類計劃還可能引起焦慮情緒。

矽谷
如何留住不斷跳槽的員工?

Lex專欄美國編輯因達普:矽谷和華爾街的各類公司都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到底用什麼手段,才能能留住那些突然想要去追尋理想的員工?

全球性職場焦慮症

「取悅他人、完美主義、對威脅高度警覺」,伴隨職場壓力而來的不安與緊張,如今已經成爲一個全球性問題。焦慮究竟是勤奮職業人士的榮耀,還是會造成毀滅性影響的現代疾病?

網路
網路時代的勞資鬥爭

哈佛法學教授本科勒:基於網路的按需經濟降低了交易成本,讓企業失去存在的理由。然而沒有了企業代爲承擔經濟中的種種風險,我們將再次面對勞資衝突難題。

倫敦金融城青睞退伍軍人

許多銀行推出幫助退伍軍人進入銀行工作的項目,它們認爲,軍隊培養的領導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在銀行會大有用武之地。

就業
最低工資創造就業?

儘管就業形勢嚴峻,歐巴馬依然高調希望最低工資提升24%至每小時9美元,他的經濟顧問阿倫·克魯格曾有研究認爲:最低工資不僅不消滅、反而會增加就業機會。
FT專欄作家蒂姆•哈福德說:如果一個年輕人不能創造足夠的價值來拿足以餬口的薪水,那麼無論我們怎樣調整最低工資,都於事無補。他本人、他待過的學校、他所處的社會,都面臨著更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