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路

網路時代的勞資鬥爭

哈佛法學教授本科勒:基於網路的按需經濟降低了交易成本,讓企業失去存在的理由。然而沒有了企業代爲承擔經濟中的種種風險,我們將再次面對勞資衝突難題。

他們以前被稱爲僱員。在服務行業的各個領域,曾經賺取穩定工資的勞動者正在繞過僱主,把自己的服務直接提供給客戶。這些客戶過去一直付費給企業(而非個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就是按需經濟(on-demand economy),這種工作模式體現在Uber(Uber)等在線系統上。Uber是一款智慧型手機應用,它可以把個體計程車司機和需要出行的城市居民匹配起來。這樣的服務有望帶來效率的極大提高;閒置資源可以被更容易地利用起來,無論這資源是空置的臥室還是未得到充分就業的人們的工作時間。但是,這裏也存在風險的轉移。

至少在短期內,企業員工還不會受到經濟興衰變故的影響。不論是設備故障還是業務波動,大部分風險都由公司而非個人承擔。但按需經濟讓許多這樣的保障措施都消失了。當厄運降臨時,勞動者只能自己承擔。

您已閱讀20%(340字),剩餘80%(13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