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全球海洋溫度仍接近創紀錄水準

5月份全球海洋溫度達到有記錄以來第二高的水準,加劇了人們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擔憂。

美國深海採礦「淘金熱」

川普推動海底採礦的行政命令鼓勵了相關礦業公司,但批評人士稱,這門生意會破壞環境且難以賺錢。

訪談:川普有權允許在公海進行深海採礦嗎?

外界憂慮深海採礦商會繞過聯合國協議,在美國法例下取得許可開展商業採礦。《對話地球》就此採訪了資深環境律師加里。

海洋
英國稱深海採礦許可證轉讓可能引發國家安全審查

一家持有兩份太平洋深海勘探許可證的英國公司在其挪威母公司破產後待售。

脫硫塔:海洋汙染治理的「錯解」

納波利塔諾:原本用於淨化航運尾氣的「脫硫塔」,隨著其破壞生態的證據不斷增多,正面臨日益高漲的禁用呼聲。

《漁業法》迎來大修,生產、生態、生計如何「三手抓」?

林子晴:不少關注海洋保護的專家樂見這版修訂更重視可持續發展與自然資源養護,也有專家期望修訂能爲漁民提供更多保障。

太平洋海面高溫可能使今年成爲創紀錄暖年

異常炎熱的海洋導致降雨增多,造成世界許多地區洪水氾濫。

太平洋島國對海平面上升和海洋變暖發出警報

世界氣象組織在報告中強調了低地國家面臨的危險,聯合國祕書長呼籲採取行動。

海洋溫度上升的危險影響

科學家們越來越擔心,海洋吸收熱量的能力正在接近極限。

ESG
新一波基金旨在啓動藍色債券市場

人們對以水資源和海洋環境爲重點的項目興趣日漸濃厚,給這一新興產業帶來了提振。

漁業
中國大型漁業公司遭環保組織指責

環境正義基金會在一篇報告中稱,在其追蹤的12艘由大洋世家運營的船隻中,大多數船隻都曾殺死受保護物種。

漁業
研究:無追蹤捕撈活動威脅到保護魚類種羣的努力

全球漁業觀察表示,世界海洋中的大多數工業化船隻都未被公開追蹤。

漁業
中國進口禁令或倒逼日本扇貝行業重組

投資者表示,中國以福島核汙水入海爲由出臺的日本海鮮進口禁令,可能會給日本扇貝行業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提振。

把中國海洋產業從謠言與誇大中拯救出來

劉遠舉:經濟活動中的行業變遷雖然緩慢,但也會造成摩擦性失業,當行業劇烈變換的時候,需求與供給都來不及轉移,造成的損失只會更大。

波羅的海未爆水雷威脅風力發電廠建設

歐盟環境事務負責人呼籲清理波羅的海未爆彈藥,以防止傷害並減少可再生能源等經濟活動的延誤。

歐盟
歐盟取消福島核事故後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

目前日本向太平洋逐步排放核汙染水的計劃面臨國際壓力。歐盟此項決定對日本將是一個提振。

採礦
深海採礦:又一個「蠻荒西部」

阿胡賈:意圖對地球上探索最少的區域之一進行掠奪是否恰當,值得三思,畢竟此舉可能對海洋棲息地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採礦
法德領頭反對中國支持的深海採礦

國際海底管理局168個成員國展開三週談判之際,法國、德國和智利等國警告,中國支持的從海底開採電池金屬的做法可能破壞環境。

專家:對海洋的認知與藍色金融投資仍遠遠不夠

中科院院士戴民漢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目前最先進的資訊和製造科技仍對海洋有顯著的認知不足,金融槓桿也沒有投入到海洋領域。

事故
搜尋泰坦尼克號沉船觀光潛水器的飛機探測到水下噪音

這艘載有5人的深海潛水器艙內的氧氣供應估計只剩30小時,救援人員正在與時間賽跑。

海洋
「激動人心」的發現吸引著科學家前往海洋深處

幾十年來深海潛艦獲得的突破性發現不斷吸引研究人員進行深海探險,包括近期失蹤的泰坦號潛水艇。

中國漁船隊成爲美中關係緊張點

美國認定,中國漁船的非法、未報告和不受管制捕撈是一個國家安全問題。拜登指示美國政府機構加大力度打擊中國的非法捕撈和虐待勞工行爲。

採礦
「玩火」:深海採礦倒計時引發環境擔憂

隨著7月最後期限的臨近,聯合國支持的監管機構成爲圍繞太平洋深海未來的爭論的中心。

採礦
挪威礦商:深海採礦對歐洲能源轉型至關重要

洛克海洋礦業公司董事長稱,面對中國主導電池金屬供應鏈的現實,有爭議的深海採礦有望幫助英國和歐盟展開競爭。

海洋
聯合國終於達成保護海洋的公海條約

經過激烈談判,聯合國終於達成《公海條約》,目標是到2030年保護30%的國際水域。

美國高等國防研究中心涉中國漁業報告分析

王英良:漁業不僅涉及大宗貿易,還涉及海洋環境、領海資源糾紛、跨國勞工、氣候變化、海洋文化等,而這些問題都將是中美衝突的熱點所在。

鄭永年:中國需要構建長久開放的制度環境

鄭永年受訪表示,發展海洋經濟是整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是戰略問題,堅持更深度的開放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氣溫上升或在大西洋釀成洋流災難

洋流的停止將會使墨西哥灣流停止並改變天氣模式。

澳洲
澳洲稱大堡礁「瀕危」警告是出於政治動機

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爲,由於氣候變化和沿海開發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應將大堡礁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澳政府對此提出質疑。

日本
日本決定將福島核汙水排進太平洋

日本決定將福島核事故後產生的100多萬噸被放射性核素汙染的廢水排放到大海中,此舉遭到環保主義者、漁民和周邊國家的譴責。

採礦
四家企業承諾不支持深海採礦

BMW、沃爾沃、谷歌和三星SDI表示,在摸清相關環境風險之前,不採購深海礦石,也不投資深海採礦企業。

人類世時代的環保紀錄片

夏洛婷:來自中國、印度和英國的年輕電影工作者正在嘗試利用新技術講述環保故事。

「保護海洋,我們不能只寫訃告」

「中外對話」奧爾德雷德:《國家地理》雜誌駐站探險家恩里克•薩拉談世界上最後的原始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

非法捕撈導致迦納魚類資源銳減

卡明斯基:一份新報告稱,中國漁船在迦納的拖網捕撈作業正在消耗該國的魚類種羣,損害該國漁民的生計。

海洋、冰川或將成爲2020年後氣候行動重點

馮灝: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即將推出聚焦于海洋和冰川狀況的特別報告,濱海弱勢人羣將受到關注。

化肥汙染:考驗地球承受力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海洋」:當過量的化肥從土地流失,本該供給植物生長的「營養」就成爲了湖海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