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

頑強的深圳城中村

受到低廉租金的吸引,深圳的1200萬人口中,約一半住在城中村,雖然政府早有拆遷改造計劃,卻一直進展不順。

北京驅離「低端人口」引發社會譁然

100多名知識分子聯名上書,反對拆房趕人行動,稱其「嚴重踐踏人權」。一些市民自發幫助被清退的務工人員。

紀錄片
一個法國導演眼中的中國「低端人口」

Louis Hothothot:《十八梯的最後一天》聚焦重慶「低端居民」爲了讓位新商業中心,不得不遷移的故事。

北京發起拆除非法住房行動

大興區火災導致19人死亡後,北京市政府宣佈在全市開展爲期40天的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

老小區加裝電梯的「民生工程」如何落地?

沈凌:政府應當承認低層住戶在加裝電梯中的房產價值損失,推出合理的補償電腦制,加快這個利民工程的落實。

成田機場拆遷啓示錄:人是最昂貴的成本

段宏慶:成田機場的拆遷矛盾爲何演變爲一場長達近30年的激烈社會衝突?核心問題是最開始沒有尊重人權的意識,只考慮了經濟發展的需要。

農村
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誤區與進路

中國人民大學陶然、浙江大學汪暉:談到土地改革都會談確權,但目前的方式成本高收益低,還容易激化矛盾。應借鑑的是先前被叫停的先農地整理後確權的浙江模式。

釘子戶
天壇邊上的釘子戶

北京天壇外的一家釘子戶,爲守住祖上傳下的四合院與地產開發商鬥爭了十餘年。如今周邊的房子已被一間一間地拆成瓦礫,但他們仍不願離開。

中國房地產繁榮的副產品

中國的房地產繁榮催生了一些醜陋的副產品:貪腐盛行,開發商與官員相互勾結,動用警力、僱傭暴徒驅逐未獲得足夠補償的住戶與農民。

媒體札記:「和炸彈賽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三聲爆炸突如其來,打破了門戶網站的頭條安排。對那些曾關注過宜黃自焚、唱凱決堤事件的人來說,撫州此等暴烈之事,或非偶然。

媒體札記:「新手開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南風窗》對張維迎的採訪獲廣泛轉載,此文直斥中國政府宏觀經濟政策「強盜邏輯、掠奪民間財富」,形容政策制定者爲「新手開車」。

媒體札記:不順心的教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李希光和北京郵電大學校長方濱興最近很不順心,前者被指傳播謠言,後者作爲中國「網路防火牆之父」,在武大被人扔鞋。

善與願違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陳游標與《中國經營報》的爭執在繼續,質疑4•15救狗者「炒作」和「僞善」的聲音也未消退。善,有時當真事與願違。

張千帆:拆遷悲劇風險仍存

北京大學教授張千帆:「新拆遷條例」實行之後,拆遷悲劇不會立馬消失。由於新條例對「公共利益」的寬泛規定,地方政府仍然可以打著這一旗號繼續大肆拆遷。

拆遷
中國拆遷徵收條例爲何難產?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傅蔚岡:只有在法律層面上釐清集體土地的價值,使法律層面的價格和農民預期價值的落差得以減小,才能避免類似唐福珍慘劇的再次發生。

中國人口普查和美國期中選舉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中國人口普查和美國期中選舉是四大門戶的頭條候選。此外,幾乎每一家中國知名都市報都刊載了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北方四島上的圖片。

唐福珍
唐福珍自焚凸顯中國內在難題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棹元:既要保證地方政府對經濟高速成長的貢獻,又要遏制其將政府信用喪失殆盡引發的社會危機,這個難題不容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