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公共政策

老小區加裝電梯的「民生工程」如何落地?

沈凌:政府應當承認低層住戶在加裝電梯中的房產價值損失,推出合理的補償電腦制,加快這個利民工程的落實。

在我連續寫了兩篇文章(證券時報《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德政宜緩行》和FT中文網《擾亂市場的「民心工程」應緩行》),評論一線市場的「老小區加裝電梯」這個利民工程之後,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反饋和指教,讓我受益匪淺。

我說的「宜緩行」,不是不行,而是應該謹慎決策。因爲在目前的試行條例中和具體經辦人員的認識中,對這樣一個重大工程,還有很多認識模糊的地方。在我實地調查和了解中,就有人說:這是對大多數有利的事情,爲啥不能強推?反對的人是不是太自私?也有人覺得裝電梯就是幾十萬元錢,不是大事,政府包辦有利於工程推進。最有價值的一個批評性評論來自於一個地方退休高級官員,他認爲:只要是有利於老百姓整體利益的事情,再難也要做;所以學者提建議,應該「知難而進」,而不是「知難而退」。

順著這個思路,只要對低層住戶的房產減值做出合理補償,這樣的利民工程能夠也應該得到大面積推廣。困難只在於「如何才能合理補償低層住戶的利益損失呢?」政府官員拍腦袋決策當然不是一個好辦法,學者拍腦袋就是一個好辦法嗎?也不會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個被中國中央政府寫入重要檔案的重要決策,應該再次在這樣的重要公共政策領域發揮作用。不能想當然地認爲,只要出於好心,一定能辦好事,看到了不公平的事情就要去幹預,結果卻製造出更加大的扭曲和不公。

您已閱讀22%(550字),剩餘78%(19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