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

桑德斯道路爲何走不通?

加內什: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領先角逐者憧憬一種羅賓漢式的社會民主,即讓1%的富豪階層爲福利國家買單。這在算術和原則上都有問題。

倫敦大學那些心懷社會主義情結的左派

他們學習《共產黨宣言》,討論歐洲工人運動,研究拉美左派。這些左派的構成多元化,卻幾乎不見中國人身影。

毛澤東
一個80後媒體人眼中的毛澤東與中國

FT中文網撰稿人幸不知:很多經歷過文革的中國人時至今日仍然是搖擺的,在與我的父輩們談及有關話題時,他們時而因追憶而不忿,時而又希望一種超越制度的文革式強權可以將當下的所有問題「畢其功於一役」。

媒體札記:好好說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貴州省副省長@陳鳴明沒壓住火氣,意見領袖們傾巢出動,一派緊咬其以中共高官之尊出言不遜之罪狀,一派力挺說真話理直氣壯傳遞正能量。

左派
中國新左派沉迷毛時代舊夢

隨著中國推進經改,國民收入差距拉大,腐敗現象激增,農村居民在享受社會保障上落後於城市居民,中國領導人爲此受到左派的指責。

「左右」之分可休矣

FT專欄作家布里坦:任何對政治感興趣的人都可以被貼上「左」或是「右」的標籤,但這種左右之分與其說有助於增強對問題的理解,不如說妨礙了理解。

左派
歐洲左派的困境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在後社會主義時代,怎樣的政治哲學對左翼歐洲政黨是合適的?在全球金融危機面前,這些政黨有始終如一的理論基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