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在難以駕馭的英國工黨(Labour Party)向反對意見做出讓步時,以理智著稱的埃德•米勒班(Ed Miliband)試圖對之施以權威。他的政治哲學是什麼?更廣泛地來看,在後社會主義時代,什麼樣的政治哲學適合歐洲左翼政黨?這些政黨有始終如一的理論依據嗎?對於這場全球金融危機,它們既無法形成任何前後一致的認識,也不知如何應對,更是使這個問題備受關注。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堅定推崇個人主義的強大美國對政治哲學產生了強大的影響。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是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他所著的《正義論》(The Theory of Justice)發展了洛克(Locke)和盧梭(Rousseau)幾個世紀以前創立的社會契約論。羅爾斯邀請他的讀者思考,當他們處於「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背後時——這時他們對自己將在社會中處於怎樣的經濟或政治地位一無所知——能夠達成怎樣的契約。
羅爾斯認爲,風險厭惡者將會選擇平等的經濟秩序。這種個人主義的契約方法論還有其他的追隨者,比如羅伯特•諾齊克(Robert Nozick),他運用它得出了更爲保守的結論。基於契約論和個人主義的政治哲學與新古典主義經濟模型有一種天然的親緣關係。
您已閱讀27%(524字),剩餘73%(14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