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地位

女性:消除經濟學偏見的關鍵

賈達尼:女性經濟學家的意識形態偏見較小,似乎表明解決經濟學職業性別平衡問題是解決意識形態偏見問題的有效途徑。

今年諾貝兒物理學獎傳達出的信號

阿胡賈:今年諾貝兒物理學獎似乎在糾正幾個長期存在的錯誤,向女性和年輕研究者發出的信號是,他們的發現將得到賞識。

政策與研究領域需要更多女性發聲

哈拉夫:圍繞性別多樣化的辯論已經延伸到了政策研究這個男性佔主導的領域。專家們說的很多道理都是清一色的男性視角。

中國單親媽媽大不易

蘇婭:中國單親媽媽不僅在離婚時很難因經濟弱勢獲得補償,還會因「單親」狀態受到不公正對待。

應鼓勵女性參與經濟

伊凡卡•川普、金墉:大量證據證明,支持女性參與經濟,將會給家庭、社會乃至整個經濟帶來巨大的好處。

巴菲特就可以取笑女性嗎?

凱拉韋:我們敬畏「股神」,當他說起低俗的、帶有性別歧視意味的笑話時,我們只有一個選擇:裝作沒聽見。

僱主憑什麼讓女員工穿得性感?

雅各:女性怎麼穿戴,應該是她們自己的選擇。老闆要求女僱員穿著性感,這本身就侵犯了女性的選擇權。

女性工資仍普遍低於男性

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表明,過去幾十年,全球性別工資差距逐漸有所縮小。但自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後,這種進步似乎已經停滯,甚至倒退。

我不喜歡被稱爲「美女教授」

復旦大學副教授沈奕斐:Google的婦女節logo呈現了女性多元可能性,而百度的logo卻只有三種形象:可愛女孩、美麗妻子、賢惠母親。

健康革命——人類最大的福祉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人類在延長自身壽命方面持續不斷的進步,是過去兩個世紀人類生活所有變化中最重大的變化。健康革命自20世紀中葉起席捲全球,東亞地區變化尤爲劇烈。它還引發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另一場革命:女性角色的改變。

中國「房事」之癢

只要中國的金融市場不能爲普通人提供跨時期的金融配置服務,只要土地與房地產是中國政府財政收入的最主要來源,那麼中國得「房事」永遠是「有事無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