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生活故事

中國單親媽媽大不易

蘇婭:中國單親媽媽不僅在離婚時很難因經濟弱勢獲得補償,還會因「單親」狀態受到不公正對待。

中國民政部官網顯示,2016年中國的離婚率上升8.3%,離婚結婚比達到36.3%,其中北京更是高達58.7%。大城市的生活壓力,多樣的選擇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主動或者被動選擇成爲了單親媽媽。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講述的就是因爲第三者插足而失婚的單親媽媽「逆襲」的故事。耐人尋味的是,劇中3個各具特色的單親媽媽的「逆襲」,凌玲靠著勤奮工作,「小三上位」,找到了另一半住進了大房子;羅子君從無憂無慮的全職主婦到失婚的單親媽媽,最終依靠「男神」幫助而成爲職場精英;小董則爲了加薪升職而陷害同事,當她的陰謀被發現時,她解釋說「我也是個單親媽媽,我的女兒已經9歲了,我的生活也很不容易。」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三名單親媽媽的「逆襲」成功基本都是靠男人拯救,而無法成功的則要走歪門邪道。在中國,這種案例雖然很極端,但是考慮到一般中國離婚判定對於孩子的撫養補貼較少,社會資源對於單親媽媽的支持不夠,很多時候在沒有「男神」的加持下,單身母親逆襲的確難上加難。

與歐美國家不同,中國夫妻離婚,丈夫(通常是經濟上強勢的一方)不需要給妻子以贍養費或者補償,假設由妻子照顧孩子,那麼丈夫只需要支付一定的撫養費。中國最高法院對於撫養費的司法解釋爲撫養費數額的確定一般參照三個標準: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支付能力以及當地的生活水準。然而在具體操作時,大多數的撫養費制定標準是按照當地的平均生活水準制定的,基本在600-1000左右,相對日益成長的兒童教育消費支出,僅僅是杯水車薪。

您已閱讀32%(623字),剩餘68%(13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