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內對於赫斯特的理解還是侷限於媒體業務方面,其實赫斯特的業務是十分多元化的,面向『C』端的雜誌業務在100多個國家發行3100多本刊物,在時尚界我覺得是獨一無二的影響力。面向『B』端的服務還包括醫療、汽車金融等商業數據服務,也發展得很好。在風險投資方面,我們是最早投資Netscape和E-ink的。雖然赫斯特資本進入中國市場較晚,這已經是我們最重要的投資風向標之一。」赫斯特資本中國區總經理胡盈青女士這樣介紹。
目前,赫斯特集團已經擁有了6個品牌,旗下《ELLE》,《嘉人》,《睿士》等雜誌擁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對於類似赫斯特資本之類的國際資本而言,中國迅速發展的網路產業和正在進行的消費升級是他們投資中國的信心所在。「在我去美國述職的時候,我通常都會花很長時間向我的國際同事們去解釋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城市消費和網路產業,他們不瞭解中國市場,但是對中國普遍抱著敬畏之心。在他們看來,當今中國網路市場已經開始湧現一些發展理念領先歐美的公司與業態,甚至有很多發展模式也是國外所沒有的。所以有很多時候,我們是先投了中國的項目然後再去考察類似的國際項目。」胡盈青介紹說赫斯特資本就是先在中國投資了凹凸租車,瞭解了共享汽車租賃市場,纔在美國找到了類似的標的。
如果說90年代以來,赫斯特集團是通過媒體來營造中國的「中產階級」消費幻想的話,現在的赫斯特資本則是切切實實把錢放在助力中國消費升級方面。胡盈青認爲之前中國的網路行業認爲得草根者得天下,實際上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的。「看網路產業,我們不僅要看規模,還要看單位消費的上限。從赫斯特投資的角度,我們還是規模和收入模式兩個點結合來看,規模確實一定要大,但如果大卻無法盈利也沒用。基本上我們現在投的這些公司面對的人羣差不多與我們雜誌的定位非常吻合,就是不斷成長的中國中產階級。」從投資的角度,赫斯特資本在投資中國項目的時候考慮的是對於標的技術背景、用戶規模和對集團的回報;作爲投資者赫斯特集團也會爲被投的公司提供資源支持,例如落地活動,推廣資源和活動支持,對於被投公司知名度的擴大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