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雜誌

中國男性時尚雜誌的轉變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林劍:《睿士 Elle Men》的特別報道——少林寺僧人的日常生活,讀者人數怎麼也比一心想煉出8塊腹肌的男人要多。

4月底,《智族 GQ Style》的創刊party選擇在上海舉辦,幾乎整個駐紮在北京辦公室的編輯團隊都飛到了魔都上海。在淫淫細雨中,主編王鋒意氣風發地登臺發言:「《GQ Style》 比較妖孽,上海也比較妖孽。我們早該來了……”

這本比較「妖孽」的男性時尚雜誌《智族 GQ Style》是傳媒大鱷康迪納仕集團旗下《智族 GQ》新晉創立的子刊,一年兩刊,刨去了五花八門、葷的素的男性話題,單挑男性時裝來說事。當然,用去整整300頁的體量來教授男性如何穿衣打扮,在傳統眼光看來,確實有了些許「妖孽」的氣息,卻無奈道出了國際男性時尚雜誌一個默認的共識——主體讀者爲男同性戀。當然,並沒有人真正公開地宣告男性時尚雜誌就是做給同性戀看的,也不能全然剝奪異性戀男人追求身體性的快樂。這10年來,西方一直在異性戀男人中,不懈地炮製消費主義男性的潮流新概念——“metrosexual」指的是男人可以像女人一樣具有表現力地穿衣打扮,卻最終功敗垂成,畢竟除了貝克漢姆之外,很少有異性戀男人會坦然地把自己的指甲塗成黑色;「ubersexual」指的是男人還是得打扮得像個男人樣,但究其本質仍是鼓勵男人不斷在自己的身體上花錢花錢,再花錢。當然,對身體性快樂的認同上,顯然同性戀羣體走在更前面。但主流市場遠遠不滿足於所謂的「粉色經濟」,要把異性戀男人也馴化成同樣可以享受身體歡愉的新興消費者。

目前,中國絕大多數男性雜誌在沒有刻意迎合同性戀讀者的基礎上,都極力嘗試像他們的美國同行《Esquire》那樣創造出即便放在主串流媒體的舞臺上,也堪稱經典的文字,從而收穫主流男性讀者。王鋒本人曾任《三聯生活週刊》記者,《時尚先生 Esquire》主編鈄江明乃《南方都市報》名編出身,剛剛殺進這個市場的《睿士 Elle Men》的副主編也啓用了原《東方早報》副主編王宏。這些傳統新聞媒體人,噗通噗通地跳入風花雪月的男性時尚媒體這片溫水塘,賦予了「身體性」一點難能可貴的「精神性」。這也是擴大發行量的利器,《睿士 Elle Men》的母公司,時尚媒體巨擎樺榭集團中國董事總經理艾彌爾認爲,「如果消費者,最終回來找這個雜誌,一定是因爲內容打動它。」他指的「內容」,恰是傳統男性讀者所欣賞的具有精神性的部分,而不僅僅是時尚雜誌所擅長的豪華的視覺呈現。但這確實是兩難的抉擇,雜誌主編來自擁有《時尚 Cosmopolitan》和《世界時裝之苑 Elle》多年從業背景的李寶劍擔任。毫無疑問,他清楚地知道如何把握一本時尚雜誌的視覺方向,但仍舊會與來自傳統新聞媒體的新同事產生編輯理念上的爭執。艾彌爾覺得這是好事,新觀點往往在吵架中誕生。這一輪男性時尚雜誌的「混血生產」的潮流,正反應了大家想要通喫的膨脹野心。無論如何,《睿士 Elle Men》所呈現的特別報道——少林寺僧人的日常生活,其讀者人數怎麼也比一心想煉出8塊腹肌的男人要多。

您已閱讀46%(1191字),剩餘54%(13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