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吉

季辛吉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季辛吉生活在歷史而非當下中

曹辛:季辛吉本質上生活在近代外交的歷史中,而不是當代。在當代,各國人民對政治的要求更高,在其中加入了更多道德和文明的因素與要求。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季辛吉可能是最後一次來中國了

曹辛:中美雙方都要調整自己的政策,才能劃定雙方的利益範圍和框架,繼而纔能有利益共享和利益的分割模式,真正穩定雙邊關係。

期待中美歷史性的第三次和解

陳志龍:季辛吉突訪中國,引發世界廣泛關注。新世紀第一個三十年,大國關係能實現歷史性的第三次修復重啓和解,將真正造福兩國人民與全世界。

季辛吉:中美對抗如果持續,情況有可能失控

馮鬱青:季辛吉強調,美國和中國幾乎註定要共存,如果陷入不斷對抗,將會產生實際後果。他敦促拜登政府扭轉自川普以來對中國的政策。

季辛吉
書評:季辛吉《領導力:世界戰略的六個研究》

麥克米倫:這位美國政界元老在新書中分析了六位世界領導人,並用他的豐富經歷論證:領導人個體及其治國才能,有時可以決定歷史。

彭博美中關係年會再次選址新加坡

前年在北京、去年在線上舉行的「創新經濟論壇」,今年再次將會議地點選在新加坡。該論壇將聚焦企業如何應對中國崛起等趨勢。

每週時事分析:也談季辛吉關於「拜登應迅速與北京恢復溝通管道」的建議

曹辛:矛盾尖銳的中美兩國當下首先需要防止衝突,其次是解決問題,而雙方建立制度性的聯繫安排是一切的前提。

重溫季辛吉:如何看待中美關係的未來?

徐瑾:中國人如何看中國,與世界如何看中國,總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關於中國與西方,季辛吉的思考始終值得重視。

FT大視野:華爾街的美中牽線人

黑石聯合創辦人蘇世民,是在中美之間牽線搭橋的幾位美國高階主管之一,他們被視爲新一代「季辛吉」。但貿易緊張正在削弱他們的角色。

中美貿易衝突升級 彭博「新經濟論壇」首次會議改址

彭博掌門人5月宣佈,他發起的「新經濟論壇」首次會議將於11月在北京舉行。但彭博週三發表聲明稱,這次會議將改在新加坡舉行。

與FT共進午餐:亨利•季辛吉

季辛吉不想過多談論川普,但他承認,當今的世界正處在一個「非常危急的時期」。

季辛吉
「理想主義者」季辛吉

牛津大學名譽校長彭定康:現年92歲的季辛吉是美國全球霸主時代的偉大人物之一。哈佛教授尼爾•佛格森以近千頁的篇幅,記述還沒被委以重任時期的季辛吉。世人常把季辛吉視作終極務實的現實主義者,作者卻稱其兼具道德和理想主義內核。

季辛吉
這個世界爲什麼越來越沒有秩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每個崛起的新興國家都爭著發表看法,世界會變得更加嘈雜且易怒。在政治思想上,新的並非等於更好。世界秩序須在權力和合法性之間找到均衡。

人物

歐巴馬
歐巴馬開始務實

FT專欄作家盧斯:歐巴馬外交政策最大問題是天真。但隨著歐巴馬漸趨成熟,他正在展示類似季辛吉的品質。如今,歐巴馬的演講少了,而辦實事的願望更大了。

從季辛吉的「親中國」言論談起

中國媒體人葉一劍:在今天中國國內輿論場中,先對某些發言者進行標籤化甚至意識形態化,然後做先驗性的拒絕和接受,已成爲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這是很危險的。

書評
讀季辛吉《論中國》

前香港總督彭定康:數十年來,出版商們一直盼望曾幫助世界打開中國大門的季辛吉寫寫中國,因爲在這個問題上,他有著獨特的發言權。

季辛吉
周恩來「名言」源自誤讀?

在慶祝亨利•季辛吉《論中國》一書出版的研討會上,退休外交官傅立民試圖糾正一個由來已久的錯誤,即周恩來當年所說的「現在下結論爲時太早」說的並非法國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