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金融

中國「影子」銀行悖論

FT專欄作家皮林:「影子」銀行是中國政府各項政策相互矛盾的畸形產物。它既希望銀行業財務狀況保持健康,又試圖藉助未經嚴格審覈的信貸推動經濟高成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政府越是想保持其對信貸的控制,就越有可能將貸款推向影子銀行業。

券商
銀證合作加劇影子銀行業風險

隨著券商的加入以及新產品的推出,中國以前的銀信合作發展成爲現在的銀證合作。但這也令目前銀行與信託公司之間的融資鏈延長,最終誰爲違約負責會變得更加複雜。

分析:反思溫州模式

安邦諮詢:溫州代表了民營經濟的奮鬥精神和溫州商人的自強。但溫州代表一個即將結束的過去形態,其資金鍊條和房地產鏈條的崩潰,需要一段時間來修復。

影子銀行,還是銀行的影子?

中國平安證券石磊:當前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其資金和信用的核心都是銀行,該體系並未達到深度的市場化和網路化,所以我把現階段的影子銀行稱爲銀行的影子。

Lex專欄:中國降息發出什麼信號?

中國再次降息,原則上對大宗商品投資者是利好訊息。但大宗商品在中國的「特殊功能」和影子銀行體系,意味著放鬆貨幣政策並不是買入信號。

典當行
分析:典當行填補中國金融空白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很難獲得貸款的小企業在中國的劣勢尤爲明顯,國有銀行不願意貸款給民營企業,典當行的興起讓小企業看到了希望。

中國影子銀行威脅金融穩定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中國9月新增貸款爲4700億元,遠低於市場預期。但這並不意味著經濟衰退,反而暴露出「影子」銀行的灰色行蹤。

高利貸的沃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高利貸案件頻發,說明已經進入高危險區,目前以民間借貸進入高利貸市場的人是在接最後一棒。這主要是低效管制惹的禍。

吳英案
地下金融如何見陽光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項目研究員於乎:吳英案或可成爲民間金融開放的微妙轉折點,但這並非易事,需要糾正投融資歧視,改變監管機制和法律環境,完善配套機制。

中國地下金融體系加劇通膨壓力

《中國投資參考》主編金奇:從已公佈的數據來看,中國今年銀行貸款總額超標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來自地下金融體系的通膨壓力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