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Lex專欄:中國降息發出什麼信號?

中國再次降息,原則上對大宗商品投資者是利好訊息。但大宗商品在中國的「特殊功能」和影子銀行體系,意味著放鬆貨幣政策並不是買入信號。

中國經濟一直是一個棘手的課題。評估一個擁有10多億人口的實體經濟的狀況並不容易。週四,中國央行宣佈下調利率。這是不到一個月來的第二次降息。基準貸款利率的下調幅度超出存款利率降幅,而且各銀行將擁有以相對於基準利率的更大折扣發放貸款的選擇權。此舉意在提振放貸,原則上對大宗商品投資者應當是利好訊息。

但現實是,今年大宗商品和機械需求與最終用途關係不大。今年頭五個月,中國的銅進口飆升逾一半,鋼材需求也保持強勁。然而工業產出成長放緩至僅僅10%。就在消費成長趨緩之際,大豆進口表現強勁。這兩個趨勢的原因都在於,任何具有貨幣價值、可以儲存的東西,都被用作抵押品來申請貸款。然後,交易商將資金輸入影子銀行體系進行短期放貸,以求獲得更高的回報。

中聯重科(Zoomlion)和三一重工(Sany Heavy)等工程機械製造商已感受到這些趨勢的影響。儘管固定資產投資放緩,但它們的銷售仍在飆升。現金拮据的客戶需要拿到機器,以便將其用作抵押品來申請貸款,而他們的目的僅僅是爲了維持企業運轉。投行傑富瑞(Jefferies)指出,今年首季度中聯重科(依靠提供信貸)銷售的機器中,有一半從未開動過。

您已閱讀71%(487字),剩餘29%(1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