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何妨再來個「兆」投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餘淼傑:在中國,是「保成長」重要?還是「調結構」重要?主流看法是結構調整爲綱,但我認爲,爲了保持社會穩定,成長是首要條件,不應犧牲成長調結構。

新年伊始,筆者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訪談時曾預測:今年由於消費難以在短期內被拉動起來,而外需仍相對疲軟;爲「保成長」,中國政府只能靠增加投資拉動經濟。初始信者寥寥,但到了五月份,果不其然,隨著經濟持續走軟,中國政府不得不開始上馬一批項目增加投資拉動經濟。

不過,坊間馬上噓聲一片,這以湛江市長親吻發改委批件事達到高潮(雖說筆者對此事也大有保留)。一時間,認爲增加投資拉動經濟是逆市場經濟行事,是「國進民退」,不利民生,會造成更大經濟扭曲,大有衆口爍金之勢。於是相關部門也馬上一改口徑,多方解釋並無大規模投資刺激經濟的初衷,只是落實原來的投資方案——當然,該批的還是照批。

對此,筆者很不已爲然。事實上,何妨再來個「兆」投資?當然,這裏「兆」是個虛數,不過,大規模的投資刺激卻是必不可少的。不消說,行文至此,網磚勢必已成堆,不過,先容我慢慢道來。

您已閱讀10%(372字),剩餘90%(34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