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起飛的第一步是通過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實現的。在幾十年時間裏,我們建立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出口部門,其中主要是以海外市場爲目標的出口加工部門。這個部門充分利用了中國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和外商投資,獲得了技術和管理知識,使中國經濟起飛。然而,這一部門在某種意義上與中國國內經濟與市場是分割的,許多在國外暢銷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並不多見。作爲一個世界大國,中國的經濟發展不能長期單獨依靠國際市場。在長期,中國的發展必須依靠國內市場。這就有一個從外需導向向內需導向轉變的問題。
如何實現從外需向內需的轉變?國內需求如何成長才能支撐中國的製造業?城市化是一條路。長期以來,中國的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城市化滯後可以說是外向型發展模式的原因或結果。城市化其實在最近10年已經加速,1.5億農民工已經在城市裏長期工作、生活。城市化產生的巨大基本建設需求和其他需求,帶動一大批國內產業,主要是重化工業,這是地地道道的國內需求。因此,過去10年中國的發展可以說是兩道並行,出口導向和內需導向並行。
城市化產生的需求可以分爲兩類,基礎設施需求和居民消費需求。城市化過程中基礎設施需求的成長較快,帶動了一批與此有關的重化工業。不足的是居民需求成長相對較慢。其中一個原因是戶籍制度對農民工的限制。逐步改革戶籍制度,使數量衆多的農民工成爲城市的合法居民,建立沒有分割的城市勞動市場(目前情況是農民工專門從事一部分特定職業難以進入其他行業),這是增加消費需求的根本辦法。另一方面,農民進城也是減小收入差別的根本辦法,因爲目前中國最大的收入差別是城鄉差別。城市化不僅可以提高進城農民工的收入,還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增加留在農村的人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