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城市化:中國發展的關鍵一步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帆:如何實現從外需向內需的轉變?國內需求如何才能支撐中國製造業?城市化是一條路,城市化滯後是外向型發展模式的原因或結果。

中國經濟起飛的第一步是通過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實現的。在幾十年時間裏,我們建立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出口部門,其中主要是以海外市場爲目標的出口加工部門。這個部門充分利用了中國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和外商投資,獲得了技術和管理知識,使中國經濟起飛。然而,這一部門在某種意義上與中國國內經濟與市場是分割的,許多在國外暢銷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並不多見。作爲一個世界大國,中國的經濟發展不能長期單獨依靠國際市場。在長期,中國的發展必須依靠國內市場。這就有一個從外需導向向內需導向轉變的問題。

如何實現從外需向內需的轉變?國內需求如何成長才能支撐中國的製造業?城市化是一條路。長期以來,中國的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城市化滯後可以說是外向型發展模式的原因或結果。城市化其實在最近10年已經加速,1.5億農民工已經在城市裏長期工作、生活。城市化產生的巨大基本建設需求和其他需求,帶動一大批國內產業,主要是重化工業,這是地地道道的國內需求。因此,過去10年中國的發展可以說是兩道並行,出口導向和內需導向並行。

城市化產生的需求可以分爲兩類,基礎設施需求和居民消費需求。城市化過程中基礎設施需求的成長較快,帶動了一批與此有關的重化工業。不足的是居民需求成長相對較慢。其中一個原因是戶籍制度對農民工的限制。逐步改革戶籍制度,使數量衆多的農民工成爲城市的合法居民,建立沒有分割的城市勞動市場(目前情況是農民工專門從事一部分特定職業難以進入其他行業),這是增加消費需求的根本辦法。另一方面,農民進城也是減小收入差別的根本辦法,因爲目前中國最大的收入差別是城鄉差別。城市化不僅可以提高進城農民工的收入,還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增加留在農村的人的收入。

您已閱讀39%(700字),剩餘61%(10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