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人口城市化將換來20年高成長

北京大學徐建國:中國經濟增速下降而通膨頑強,二者共同指向經濟成長潛力下降。進一步成長動力來自何方?人口城市化或成爲成長主發動機。

這兩年中國的宏觀形勢不容樂觀。雖然3季度GDP成長率依然有9.1%,但與2007年二季度的14.5%相比已經低出了多達5.4個百分點。綜合考察這幾年的數據,經濟成長速度下滑的態勢已經很明顯。雪上加霜的是,通貨膨脹自2010年年初以來一路上升然後高居不下,這一輪通膨特別頑強,最近雖然有所回落,但是隨著貨幣逐漸開始放鬆,通膨回頭的危險遠未解除。

經濟成長速度下降,同時通貨膨脹卻很頑強,這二者共同指向一個可能性,即經濟成長的潛力在下降。在人均收入只有4000美元,也就是發達國家十分之一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成長會不會減速,甚至停滯?

這個問題絕非杞人憂天。翻開二戰以來的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歷史,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成長—停滯」的模式。很多拉美、東南亞、非洲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以後,並沒有能夠一帆風順地成長下去,順利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而是經歷了長時期的停滯,陷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真正能夠踏入高收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僅有亞洲四小龍等有限幾個國家。

您已閱讀16%(423字),剩餘84%(21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