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

借貸
生活成本危機能不能解釋英國人借款躍升?

對於英國人2月信用卡借款創新高,我們擔心這是英國的生活成本危機所致。然而一些經濟學家更爲樂觀,認爲借款增加突顯消費者信心。

債務
FT社評:企業需要變革融資方式

借貸可以幫助企業生存,但也會使經濟變得脆弱。在眼下的這場危機中,能夠更好地分配風險和損失的股權融資是更好選擇。

借貸
爲什麼借貸也是一種財務策略

陳敏蘭:借貸的風險和成本衆所周知,但恰當運用槓桿的好處卻經常被忽視。那麼,投資者在什麼情況下借貸是行之有效的工具?需要避免哪些常見的陷阱?

金融業
中國治理P2P平臺的兩難

中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特殊挑戰是,如何在不引起P2P投資者恐慌和潛在社會動盪的情況下控制金融風險?

中國實際利率悄然上揚

中國央行上月降息,此後實體經濟借貸成本卻在上升。儘管金融市場期待決策者出臺更大規模寬鬆政策,央行卻顯得頗爲被動,似乎意在淡化這種預期。

中國影子金融危機四伏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銀行及信託公司收緊放貸,企業對資金的渴求催生了一類處於監管三不管地帶的金融機構。近期多家這類機構倒閉,暴露了灰色借貸市場的風險。

中國利率市場化下一步

中國農業銀行研究員袁江:中國國務院近期強調推進利率市場化,以銀行股爲主體的A股則出現黑色星期一;中國金融改革將逐漸由價格層面向貨幣總量、結構乃至金融主體行爲層面展開。

利率
利率市場化需降低准入門檻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員趙慶明:中國近期強調穩步推出利率市場化改革措施。利率市場化的深化和完成要求降低准入門檻,同時堅決禁止民間借貸和地下錢莊。

美國不應急於削減預算赤字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薩默斯:美國和其他國家不會從進一步財政緊縮中獲益。但持續的赤字並非可行的永久策略,降低未來赤字的措施可能會提振信心。

臺灣
臺灣銀行再次啓用「市場紊亂條款」

根據這一條款,如果銀行自身融資成本遠高於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等基準利率,就可以提高貸給企業的利率,凸顯出歐洲債務危機正導致全球借貸成本上升。

今年市場展望:1994和2004的輪迴?

進入新的一年,隨著各國央行開始撤銷刺激措施,借貸成本可能上升。許多預測者認爲,1994和2004年發生的情況,最能預示美歐今年股市和債市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