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借貸

爲什麼借貸也是一種財務策略

陳敏蘭:借貸的風險和成本衆所周知,但恰當運用槓桿的好處卻經常被忽視。那麼,投資者在什麼情況下借貸是行之有效的工具?需要避免哪些常見的陷阱?

近期全球經濟成長階段性放緩並非全是壞事。全球央行已釋出在更長時期內維持較低利率的信號。期貨市場的價格甚至隱含今年美聯準有50%的機率降息。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立場紛紛轉趨鴿派往往利好風險資產,這也增加了借貸的吸引力。

對許多投資者而言,借貸似乎有負面含義。除部分特例(尤其是購房貸款)以外,借貸被視爲寅喫卯糧。既借債,就需要還本付息,而且在下跌市中還面臨放大虧損的風險。

借貸的風險和成本衆所周知,但恰當運用槓桿的好處卻經常被忽視。那麼,對投資者,尤其是富裕人士而言,在什麼情況下借貸是行之有效的工具?需要避免哪些常見的陷阱?

您已閱讀19%(260字),剩餘81%(11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