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稻盛和夫:神話與真實之間

徐瑾:稻盛離開終結了一個時代,即塑造日本戰後繁榮的象徵人物離場。在中國,有人覺得他是管理大師,也有人覺得他被造神了。如何審視其遺產?

書評
書評:宗教在中國的迴歸

坎寧安:美國記者張彥的新書《中國靈魂》既引人入勝,又常常令人拍案稱奇,描述了宗教在當代中國的復興。

在敵佔區偷聽上帝密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信仰之難,並非難在人的理性不夠,而是難在做不到徹底的謙卑。謹慎、節制、公正和堅毅,無非是告訴人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妄自尊大。

書評:自我利益vs政治信仰

FT評論員麥克德莫特:《政治思想的隱藏議程》提出,利己主義是政治信仰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自我利益可能決定我們的信仰,但信仰也決定自我利益。

宗教
宗教:中國富人的安定劑

促使中國出現宗教復興的主要因素,是富人信教求心安,而非窮人以宗教緩解痛苦。一項對中國富人的調查顯示,其中30%信仰佛教,7%信仰基督教,3%信仰伊斯蘭教。

無神論者:美國的「異己分子」

一般來說,生活富裕、教育水準高的國家,國民信教程度較低,但美國是個出名的特例。很多美國人置憲法規定的政教分離原則於不顧,把美國看成基督教國家。

中國的外匯管制完全是正當行爲

讀者junyongdigua-jingjis:當世界各地金融中心即中國境內外雙向都可以進行人民幣業務的時候,中國境內不需要湧入龐大國際貨幣的時候,也許就是人民幣自由兌換匯率水到渠成的時刻了

中國需要的是健全的法制體系

讀者zy2000ln:依靠倡導解決不了人的生存問題,8容8恥解決不了人的生存問題所以也提高不了人的道德;宗教也解決不了生存問題所以也解決不了信仰問題。

信仰和敬畏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

讀者johnnyyu:雄雄提倡的信仰和敬畏能夠在中國實用主義精神傳統中實現嗎?即便能,它是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藥方嗎?如果民主是藥方,那麼民主與中國的實用精神如何相容?

應從傳統文化中尋找中國的「解藥」

讀者hxz0826:對於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想方設法到國外找藥方,這個藥方就是宗教,但信仰一定是要宗教嗎?也許還是從子記得傳統文化中尋找解決之道更有效。

速讀
美國人信什麼?

本文作者系《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蓮·邰蒂(Gillian T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