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應從傳統文化中尋找中國的「解藥」

讀者hxz0826:對於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想方設法到國外找藥方,這個藥方就是宗教,但信仰一定是要宗教嗎?也許還是從子記得傳統文化中尋找解決之道更有效。

FT中文網編輯:

我認爲葛教授話不全對,中國人沒有信仰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葛教授只停留在表面的現象。我認爲最大的原因是指導思想出問題了。何爲信仰,那就是精神的寄託。 精神的寄託能通過物質來決定的嗎?所以說唯物主義指導思想給大眾的觀點就是唯物質觀——就是利益。而精神方面是要寄託於唯心主義,中國缺失的就是這個,中國千百年來都沒有如今社會這樣的沒信仰。中國的官員也沒有歷史上的官員有擔待,出了挺多名留千古的忠臣,不畏生死。而現在除了開國的時候的那些元老還有幾個能那樣,目前看來看去也就朱鎔基總理一人了。現在的官位制度還不如以前的官位制度,以前還有言官來評論朝局。無論對與錯就是爲了國家。而現在呢,一黨專政,有言官嗎?現在跟古代的官僚封建主義差不多還有更甚者。古代差的地方是在君主,君主好則臣好,國家自然好,君主差,臣不一定差,但國家肯定就要差了。 現在即使君主好,臣也未必好。

對於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想方設法到國外找藥方,這個藥方就是宗教,但信仰一定是要宗教嗎?古代人也沒太多的人有宗教信仰,但依然比現在的社會要好。現在 的社會只重視利益?爲何?那就是唯物質觀——唯物主義帶來的。信仰不一定要選宗教,固然那是一個號藥方,則未必適合中國,我們應該從我們的祖先身上找。信 仰可以是一種學說,可以是歷史上可以共推或部分共推的一個名人。不一定大家只信一種,可以信多種。比如程朱理學可以算是,王陽明心學也可以算是,可以從這 裏面尋找一種寄託,找到一種生命的意義,活著的意義,社會的意義。所以說指導思想是大問題。指導思想給歷史帶來的危害就是文化大革命之類的,批林批孔,連 孔聖人都要批,各種祭祀禮節都被廢棄,這些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爲何會這樣,這就是指導思想出的問題。大部分人不能正確的理解指導思想的真諦,只學會了表 面——那就是唯物質觀——導致了唯利是圖。現在又開始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了,爲何,重點不是遺產本身,因爲這個遺產也不是物質,但能通過這個來獲得利益, 這又是物質——金錢。

您已閱讀81%(832字),剩餘19%(1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