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利己主義

書評:自我利益vs政治信仰

FT評論員麥克德莫特:《政治思想的隱藏議程》提出,利己主義是政治信仰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自我利益可能決定我們的信仰,但信仰也決定自我利益。

在《堪薩斯怎麼了?》(What’s The Matter With Kansas? )一書中,托馬斯•弗蘭克(Thomas Frank)發現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的幽靈在美國大平原(Great Plains)上游蕩。弗蘭克在這本於2004年出版的暢銷書中辯稱,通過投票支持共和黨人,從而反對再分配,可憐的堪薩斯人犯了思想上的錯誤。民主黨人對弗蘭克的以下觀點感到欣慰:對工人階級來說,讓小布什(George W Bush)連任總統是某種形式的受虐狂,而民主黨只要讓這些人認識到,投票支持民主黨符合他們自身的利益。

如今,就歐洲兩個民粹主義政黨蓬勃發展的地區來說,弗蘭克的問題可以被改寫爲「克拉克頓怎麼了?」或者「弗雷瑞斯怎麼了?」。英國獨立黨和法國的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也被視爲利用民粹主義訴求來欺騙白人工人階級。

一些政治心理學家相信,用思維方式、而非政治上的錯誤思想可以對這種現象做出最佳解釋。德魯•韋斯滕(Drew Westen)在《政治頭腦》(The Political Brain)一書中辯稱,共和黨人比民主黨人更擅長煽情,而在吸引選民方面,感情比理智更重要。喬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在《正直的心靈》(The Righteous Mind)一書中提出,左派和保守派演化出了截然不同的道德本能和價值觀。

您已閱讀31%(590字),剩餘69%(13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