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

一個華北農村的氣候適應實驗

袁漪琳:在一道與災害共存數十年的山溝裏,憂患意識和「氣候韌性」,因地制宜與「氣候適應」被套進了等號兩邊。

「鄉村筆記」創辦人汪星宇:當代中國青年爲什麼要投身鄉村振興?

汪星宇受訪表示,隨著近些年來都市壓力增加,年輕人焦慮、躺平等現象愈演愈烈,鄉村成了當代中國青年保持健康、追尋意義的重要場域。

鄉村再無「做題家」,童年何以平等?

劉鵬:過度行政化、高利害關係是導致教師精力流失、教育淪爲篩選、無法育人的兩大障礙,而至少目前這兩大障礙仍看不到鬆動的痕跡。

如何善用ESG標準衡量鄉村振興?

陸培麗、布萊恩•黃:用ESG標準來衡量企業投身於鄉村振興帶來的價值和社會責任擔當是大勢所趨,也是雙碳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法。

房地產
放開城裏人到鄉村居住,打造城鄉雙贏之道

沈曉傑:按照現代化規律和國際慣例,當一個國家現代化發展和城鎮化率達到70%,都市病和鄉村空心化都集中顯現之時,逆城市化就會應運而生。

一位美國作家眼中的「內卷」與「回到鄉村」運動

卓睿:未來將引導我們走向何方?答案是:中國的鄉村,一個廣袤的、即使對那些在中國生活了多年的人來說也可能顯得神祕莫測的地區。

重塑糧食安全觀,農民富裕高於「過度安全」

沈曉傑: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需要在維護好糧食安全同時,更多的關注農民的富裕和土地的效益;讓農民通過土地生財獲得更多財產性收入。

「十四五」城鎮化,開啓中國小城鎮時代

沈曉傑:合理控制大城市人口密度和規模、以加快小城鎮發展來提高新型城鎮化,已成共識,「十四五」中國城鎮化發展,小城鎮必將擔當起歷史重任。

鄉村現代化:中國發展最大底牌

沈曉傑:中國大力推廣實施鄉村現代化,至少能爲未來提供逾200兆的天量市場,這是不可忽略歷史機遇和最佳發展路徑,也是不受制於人的最大底牌。

鄉村
中國鄉村振興的五大誤解

陳杰:鄉村振興,是減少農民而非增加農民,是減少農業就業而非增加農業就業。因此鄉村振興不是逆城鎮化。

中產階級和十萬億級產業:鄉村振興加速器

沈曉傑:中國應該打破城市流向鄉村的諸多門檻,允許城市上億人次的中產階級到鄉村田園自由生活和創業發展。

開啓中國農村改革2.0版

沈曉傑:要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就應不拘泥於舊有的三農治理模式,突破就農治農的改革套路,下決心創造新的農村改革範式。

中國農村改革失敗了嗎?

沈曉傑:爲什麼中國改革開放40年後,最早發起中國改革的農村,幾十年後反而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後腿?

溫鐵軍:鄉村振興和一帶一路戰略中的農業走出去

溫鐵軍:以鄉村振興戰略來應對全球危機,本來是21世紀中國內涵最豐富的領域。但現在關於鄉村振興的大多說法是想當然,尤其是誤解了改革以來這三四十年的三農發展,以爲靠的是在農業領域中推進市場經濟緩解了世界最大規模的貧困等等。

「騰老換青」緩解大都市的城市病

沈曉傑:疏解過度擁擠的一線城市人口的關鍵在於,究竟選擇怎樣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使市民以樂意和自願方式,按照城鄉發展和市場的規律自行疏解。

養老
如何破解中國式養老困境?

沈曉傑:在政府不能完全依靠、兒女又指望不上的背景下,互幫互助型的抱團養老,將成爲養老羣體可依賴和選擇的養老模式。

鄉村振興,希望在城市中產階級

沈曉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大難題是農村空心化,而該戰略最大的潛力和支撐在城市,最有希望的羣體,是城市退休養老的中產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