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7年10月18日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方針,也是其農村經濟的主要定位之一。「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乎到中國「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但爲農村振興下定義,確立何謂「振興」,仍需具體撰述。在最近數年中國的宏觀經濟調劑下,農村振興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即便絕大多數外國評論往往針對中國城市及內部已發展經濟地域的經濟軌跡,但要真正掌握中國實體民情與情況,需要全面性及涵蓋農村地區的到地分析。
在中國政府眼中,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振興,也是生態環境的振興,更是科技、教育、生活的種種振興,以及農村人員素質的整體提升。從一個跨國分析的框架而言,農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從商業角度出發,投身於鄉村振興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價值實現,更是企業全維度的社會責任體現。企業在落實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有理可依,有據可循,得要有標準來衡量結果。而ESG正是企業需要的理念、體系、方法和標準。
ESG(Environmental,Social,and Governance)是將環境、社會、治理要素納入企業經營管理體系的經營實踐。企業踐行ESG,一方面是爲了滿足資本市場與監管機構的資訊披露與合規需求,另一方面,更是爲了拓展企業自身發展的內驅力,通過踐行ESG以追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ESG近年來已經成爲全球關注的投資實踐標準,而且逐漸成爲連接資本與產業的風向標。中國也對這一方面呈現出明顯的關注。爲切實推動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工作,經中央編委批准,國務院國資委新成立了科技創新局和社會責任局,在完成現有工作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建立以中國國情及民情爲主導、市場的ESG共識及標準,推進ESG方面的研究及產業制定。因此,用ESG標準來衡量企業投身於鄉村振興帶來的價值和社會責任擔當是大勢所趨,也是雙碳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法。若沒有全面性的指標規定,則只會令「農村振興」變成各家各戶各說各話的歧義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