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

歐盟商會敦促簽署中歐投資協定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認爲,歐盟領導人應該與中國簽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因爲它會給歐盟企業帶來切實利益,不應等拜登上任後再敲定。

澳洲
澳洲對華政策被批「業餘」

澳洲反對黨和分析人士警告稱,澳對華政策損害了其經濟,而且正在偏離澳長期立場:不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

近兩年來中國進口首次重返成長

8月份中國以美元計的進口額同比成長1.5%,是自2014年10月以來的首次成長,而出口同比跌幅也收窄至2.8%。

美國被指破壞世貿組織公正性

美國反對南韓籍的國際貿易法專家張勝和連任WTO上訴機構裁判官,引發各國批評。在美國干預之際,預計該上訴機構將裁決中國是否有資格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分析:中國貿易形勢仍然嚴峻

全球最大出口國表示,外需下降將導致今年貿易疲軟。與此同時,經濟學家們歡呼中國12月出口數據出現起色,表示貿易順差擴大可能有助於支持人民幣。

人民幣
中國貿易實力助推人民幣地位

作爲遙遙領先的全球最大出口國,中國在貿易領域的實力尤其強大,這一事實本身似乎就註定會推動曾被視爲冷門貨幣的人民幣進一步躋身於主流。

中國如何發展伊斯蘭金融?

香港經濟學者梁海明: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進入操作,與投資建設項目配套的伊斯蘭融資將會相應增加,中國政府應從四個方面加快發展伊斯蘭金融。

中資企業的「俄羅斯難題」

因爲烏克蘭僵局,俄羅斯主動尋求向中國敞開經貿大門。但諸多案例表明,中資企業在俄羅斯的業務前景仍被長期以來的對抗和猜忌所困擾。中國公司在俄羅斯不僅面臨經營障礙,中國老闆也尚未「入鄉隨俗」。

「新絲路」藍圖

歐美經濟低迷,中國冀望在阿拉伯世界開拓新出口市場,並獲得穩定的能源供應。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爐的。

分析:美中貿易爭執處於可控範圍

習近平訪美之際,美國對華貿易政治「叫得多、咬得少」的特點更加突出。貿易專家們表示,中國日益明白,美方往往找不到盟友一起對中國施壓。

米塔爾
分析:鋼鐵巨擘的祈禱

有時,企業祈禱中國經濟強大,並非因此可以向中國銷售更多產品,而是因此中國向全球銷售的產品就會少一些。那全球最大鋼鐵製造商安賽樂米塔爾的對華企望是什麼呢?

巴西
FT社評:巴西與中國能否雙贏?

在農業科學領域擁有比較優勢的巴西,正在遊說中國開放加工農產品市場。如果中國按照巴西的意願採取行動,那就說明巴西在全球化的經濟和政治層面都打出了一張好牌。

短線觀點:如何實現全球再平衡?

實現全球再平衡的方式之一是限制一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如果中國無法大量購買美元資產,它就不能控制人民幣匯率。

波蘭
中國爲何對波蘭感興趣?

波蘭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國內市場,是吸引中國投資者的主要原因,同時中國還有意把波蘭作爲立足點,向規模更大的歐盟市場滲透。

中國成長戰略所面臨的侷限

FT亞洲版主編皮林:這個世界無法吸納足夠多的出口,使中國無限期地獲益於自由貿易體系。這是中國成長戰略面臨的物理侷限,而非道德侷限。

中國不再是窮國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在一些重要方面,中國已成爲一個富國。而繼續堅稱自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已成爲中國在關鍵政治和經濟變革議題上的擋箭牌。

淨出口與服務業的此消彼長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徐建國: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再提「調結構」。中國經濟結構扭曲的兩個主要體現是嚴重依賴出口和服務業發展水準低下,二者緊密相連。

不要在中國購買電子產品?

無論是iPhone還是筆記型電腦,在中國都會貴出很多,而且熱門電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總要拖延很長時間。

泰國
日本製造商大舉投資泰國

日本製造商不僅將泰國視作爲5.5億東南亞人服務的前哨,還將其視作爲進入龐大中國和印度市場的跳板。

中國1月份進出口出現強勁反彈

根據最新的政府數據,中國1月份進出口繼續從去年初的低迷中復甦,這些數據突顯出其它發展中國家在中國貿易中的重要性不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