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英國工黨(Labour Party)就業大臣芭芭拉•卡斯爾(Barbara Castle)推動議會通過了《同工同酬法》(Equal Pay Act),承諾在相同的崗位上,女性和男性的報酬一樣多。推動該法案的政治因素是著名的福特(Ford)達格南(Dagenham)工廠婦女罷工事件,其道德上的原因更是顯而易見。
然而該法案的經濟意義卻令人憂心。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系列社論贊揚了平等的「原則」,對其具體實施效果則表示擔憂。例如,1969年9月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社評指出,「如果過於嚴苛地強制實施同工同酬原則,僱主往往會更傾向於僱傭男性」;1975年12月29日該法案生效,第二天英國《金融時報》撰文寫道,一個「會讓很多女性後悔的」新時代到來了。
這種擔憂的經濟邏輯很簡單。不論出於偏見還是男女生產效率確有差別,僱主們願意付給男性更多報酬。這必然意味著,如果一項新法案人爲提高了女性薪酬,在更高的薪酬條件下,女性找工作將更加困難。
您已閱讀23%(422字),剩餘77%(13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