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城文章檔案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川普試圖摧毀美國的「第四權力」
魏城:川普公開責罵媒體和記者,甚至把整個新聞行業妖魔化爲「人民的敵人」或「假新聞」的傳播者,這不僅是言辭,而且是一系列行動。
6月26日
川普
關注
川普試圖摧毀美國的「第四權力」
魏城:川普公開責罵媒體和記者,甚至把整個新聞行業妖魔化爲「人民的敵人」或「假新聞」的傳播者,這不僅是言辭,而且是一系列行動。
6月26日
馬斯克
關注
馬斯克:美國的「影子總統」,還是川普壽糕上的蠟燭?
魏城:馬斯克全力爲川普助選,川普投桃報李,許諾當選後任命馬斯克主管「政府效率部」,馬斯克提出了驚天動地的減支方案,但受到各方質疑。
2024年11月7日
茨威格
關注
茨威格爲什麼自殺?
魏城:茨威格主要是因爲失去了歐洲這個「精神故鄉」而絕望自殺的。還有一種解釋,稱茨威格死於對人性的幻滅。
2024年9月20日
沃爾瑪
關注
沃爾頓家族是怎麼「日進斗金」的?
魏城:沃爾頓家族擁有沃爾瑪一半股份。儘管他們一直努力躲避媒體注意,但他們控股的公司卻難以躲避媒體的關注和公衆的激辯。
2021年2月23日
英國疫情
關注
英國新冠抗疫反思錄
魏城:專家說,英國可能成爲新冠死者最多的歐洲國家。號稱擁有全球一流的醫學研究能力和全民醫療服務體系的英國,怎麼會走到這一步?
2020年4月18日
教育
關注
《人生七年》的啓示
魏城:中國高考日前夕,英國播放了《人生七年》的最新一集。這套歷時半個多世紀的系列紀錄片能給中國考生提供什麼啓示呢?
2019年6月8日
大國博弈
關注
「一帶一路」背後的大戰略
魏城:臺灣學者林中斌認爲,中國推出「一帶一路」,是想「不戰而主歐亞非」,但中國不會主動刺激、挑戰美國。
2019年2月24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
關注
一戰與中國:遲到的歷史公義
魏城: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戰也啓動了中國現代史巨車之輪,助推人包括在一戰中流汗流血的華工。
2018年11月9日
歷史
關注
潮漲潮落五十年(下)
魏城:自1968年以來的半個世紀,世界政治版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歷史不僅沒有終結,歷史還會重演,有時甚至給你開個莫名其妙的玩笑。
2018年8月17日
歷史
關注
潮漲潮落五十年(上)
魏城:50年前,美國有兩次暗殺、三場運動,法國有五月風暴,捷克有布拉格之春,中國有知青下鄉……半個世紀後,撥開歷史的霧霾,我們能看得清亂花迷眼的1968年嗎?
2018年8月17日
朝核問題
關注
朝核問題是如何變爲「中國之患」的?
魏城:最初因爲輕視,後來因爲恐懼,如今因爲麻木,中國就這樣坐視北韓一步步地成爲一隻難以駕馭的巨型怪獸。
2017年6月23日
中朝關係
關注
金正恩將會視中國爲敵?
魏城:中國五一小長假首日,北韓就發射飛彈示警。中朝這對條約意義上的「盟邦」,是否有朝一日會成爲敵國?
2017年5月1日
中美關係
關注
戴博:拒絕「一中」無異於與中國斷交
談到川普與習近平最近的通話,美國學者戴博說,把「一個中國」原則作爲談判籌碼,就跟與中國斷交差不多。
2017年2月13日
中美關係
關注
美俄中「新三國演義」
魏城:種種跡象表明,川普打算把尼克松的聯中抗蘇戰略變爲聯俄抗中。這將是美俄中三國百年博弈史上的首次。
2017年1月19日
FT中文網年度好文推薦
關注
FT中文網年度好文推薦:國際話題
2016年全球化退潮,歐美民粹主義盛行。FT中文網一直致力於解讀世界趨勢。我們精選多篇文章,與讀者一起重讀好文。
2016年12月23日
2016年度報告
關注
全球化死亡之旅始於2016?
魏城:2016年全球十大新聞肯定包括英國退歐和川普勝選,這兩件事究竟預示著什麼趨勢?對中國又有什麼警示?
2016年12月8日
中美關係
關注
中國還在乎誰入主白宮嗎?
魏城:如今中美關係的好壞,基本上不取決於美國某個總統候選人的意向,更多取決於全球戰略格局中各自的位置。
2016年10月30日
英國退歐公投
關注
退歐公投引發的思考
FT中文網魏城:全球都在焦慮地關注著英國退歐公投。但有人質疑全民公投這種直接民主形式是否適合現代國家。
2016年6月23日
創投
關注
「海豚」的夢想
今年英國創投大賽競爭激烈,奪冠者是爲英國華人「代購媽媽」提供物流服務的「海豚倫敦」。心繫藍天,身遊大海,大概是這家新創公司的寫照。
2016年7月25日
創業
關注
首屆中英創投峯會在倫敦落幕
2016年5月27日
中英貿易
關注
中英跨境電子商務白皮書發佈
2016年3月24日
國際關係
關注
FT中文網年度好文推薦:國際關係
2015年,國際舞臺風雲變幻,大事不斷。我們在FT中文網今年發表的所有國際時評中精選了十篇佳文,話題涉及今年國際關係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
2015年12月25日
海爾
關注
張瑞敏的「激進」變革
張瑞敏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傳奇人物,這些年似乎有些過氣,屬於「祖父級」的老一代企業家。但他近日卻「走紅」西方:先在維也納演說,後在倫敦獲獎。他「砍掉中層」的管理變革震盪了中國,震驚了世界,但其初衷和最終目的卻是「以人爲本」。
2015年12月1日
中東
關注
小難民之死拷問世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遭遇海難的敘利亞小難民的照片震驚全球,也引起了中國網民的熱烈討論。如果這些照片能夠引發更深的思考,就比空洞的同情更有意義。
2015年9月5日
匈牙利
關注
匈牙利:自由進程大逆轉?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匈牙利曾經是社會主義陣營中的自由化改革先驅,如今卻出現了「U型大轉變」,原因何在?我決定去匈牙利看看,獲得一些感性認識。
2015年8月7日
畜牧業
關注
挽救地球vs減少喫肉
查塔姆研究所公佈的最新調查結果令人喫驚,研究報告起草人比利給出的建議聽上去更不實際——改變人的飲食結構,但他反問:是減少喫肉難?還是戒菸難?
2014年12月3日
中國改革
關注
「關乎中國人心靈」的挑戰
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主辦的「2013中國發展論壇」的間隙,著名儒學學者杜維明接受了FT中文網的採訪。採訪結束時,他談到了中國新領導層面對的兩大挑戰。
2013年1月28日
遠觀中國
關注
蔣經國:臺灣民主「開閘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今天是臺灣大選前夕,也是蔣經國逝世24週年紀念日。如果沒有蔣經國臨終前的解嚴開禁之舉,臺灣的民主進程可能會延遲多年。
2012年1月12日
遠觀中國
關注
9•11:十年興衰兩茫茫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9•11已經過去了十年。但這十年最大的主題不是9•11,而是中國和其它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是美國和其它發達國家的相對衰落。
2011年9月8日
遠觀中國
關注
中國:出師未捷身先老?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最新公佈的有關中國「多老」和「少子」的統計數據也許表明,僅僅採取完全放開二胎生育的溫和舉措,可能已經不能扭轉中國迅猛奔向老齡化社會的殘酷趨勢了。
2011年8月25日
遠觀中國
關注
陳游標:首善,還是首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讓前「中國首善」陳游標感到委屈的是:最近中國人激烈爭論的話題,卻涉及他是否在行「惡」。但這場爭論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判斷一個人善行真僞的層面。
2011年4月28日
遠觀中國
關注
藥家鑫案與死刑存廢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藥家鑫案在中國引發了一場熱烈的、甚至充滿了火藥味兒的大討論,並延伸到了死刑的存廢,多數人反對廢除所有死刑。
2011年4月15日
百度
關注
職業文化人終將消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中國一批作家、音樂人最近與百度的版權糾紛,反映了網路時代中國職業文化人的生存困境: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網路侵權盜版大潮衝擊下,這個階層是否最終會消亡?
2011年4月1日
遠觀中國
關注
福島核電站與南京梧桐樹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福島核電站建在日本,南京梧桐樹長在中國,兩者似乎沒有什麼關聯。但最近從日本核電站傳來的爆炸聲,似乎給了中國的「護樹運動」新的動力。
2011年3月17日
遠觀中國
關注
「放養」還是「圈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美籍華裔「虎媽媽」蔡美兒在全球掀起了一場關於如何管教子女的大爭論:究竟是中國式育兒法,還是美國式育兒法更佳?
2011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