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改革

「關乎中國人心靈」的挑戰

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主辦的「2013中國發展論壇」的間隙,著名儒學學者杜維明接受了FT中文網的採訪。採訪結束時,他談到了中國新領導層面對的兩大挑戰。

上週六(1月26日)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舉行的「2013中國發展論壇」上,有兩個最受歡迎的明星般的演講者,一個是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另一個是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

陸克文受歡迎,原因有二:會說很多風趣話,會說幾句中文。杜維明受歡迎,也有兩個原因:語言風趣且學養豐厚,中英文均流利運用如母語。兩人的區別?一個是政客,一個是學者。

杜維明名氣很大,似乎不需要我過多介紹。所以,我就直接引述百度百科的介紹吧:「杜維明:祖籍廣東南海,1940年生於雲南省昆明市。中國當代著名學者,現代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是當代研究和傳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現任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國際哲學學會名譽院士(代表中國)。先後求學於臺灣東海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自1981年,一直在哈佛大學東亞系擔任歷史及哲學教授,其間獲選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還曾擔任哈佛燕京學社社長。」

英文維基百科對他還有這麼一段介紹:「2001年,杜維明被(時任聯合國祕書長)科菲•安南任命爲聯合國『名人小組』成員,協助『文明之間的對話』。」

在「2013中國發展論壇」的間隙,我採訪了杜維明。他很慷慨,給了我45分鐘。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談論傳統與現代化的關係,探討他賴以成名的學說「儒學第三期」的實現前景,最後,在問及他對中國新領導層和未來中國發展前景的看法時,他表示,從長遠來看,中國新領導層必須認真面對和應對兩大挑戰。

「這兩大挑戰,其實與中國GDP的升降或軍事實力的消長無關,但卻關乎中國人的心靈和心態。」他嚴肅地強調。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兩大挑戰呢?

問:過去100多年,中國經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儒運動的洗禮,從「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到文革中的批孔運動,再到八十年代以電視政論片《河殤》爲代表的反儒思潮,似乎不分左右,屬於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優秀之列的一大批知識分子都是反儒的。那麼,你是如何評價、如何反思這一持續百年的反儒思潮的?

您已閱讀14%(829字),剩餘86%(52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中國

身在海外,遠觀中國,雖屬無奈,但也落得一個獨特的「距離感」,也許觀感更爲冷靜、客觀。 作者魏城,1959年出生於中國北京,1992年移居加拿大,1998年移居英國。先後在《中國青年報》、《星島日報》加拿大版、英國廣播公司工作,現任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資深記者、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