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中國

蔣經國:臺灣民主「開閘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今天是臺灣大選前夕,也是蔣經國逝世24週年紀念日。如果沒有蔣經國臨終前的解嚴開禁之舉,臺灣的民主進程可能會延遲多年。

全球的目光,至少是全球華人的目光,如今都聚焦在明天(1月14日)舉行的臺灣大選上,但我這篇文章,卻想聚焦於今天(1月13日),這是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紀念日,但這兩個日子卻有著某種關聯。

24年前的今天,臺灣前領導人蔣經國逝世。就在他逝世的13天前,臺灣宣佈解除報禁;就在他去世的半年前,臺灣宣佈解除戒嚴、開放黨禁。這些決定打開了臺灣民主化進程的「閘門」,也使明天舉行的多黨競爭的總統、立委選舉成爲可能。

記得1987年蔣經國解除戒嚴時,我還在中國大陸媒體工作。當時與一位大陸媒體人談及此事,他說,蔣經國領導的國民黨畢竟是中國民主先行者孫中山創立的,蔣經國也一直受到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的薰陶和培育,民主意識如果沒有流淌在他的血液中,至少也潛伏在他的DNA中,蔣經國解嚴開禁之舉,便是他一心想在告別人世之前實現孫中山「軍政-訓政-憲政」遺訓的體現。

您已閱讀10%(370字),剩餘90%(34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