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潮漲潮落五十年(上)

魏城:50年前,美國有兩次暗殺、三場運動,法國有五月風暴,捷克有布拉格之春,中國有知青下鄉……半個世紀後,撥開歷史的霧霾,我們能看得清亂花迷眼的1968年嗎?

“1968年5月10日,法國。潘鳴嘯加入了聲勢浩大的巴黎學生革命,當時的他信仰馬克思主義,迷戀法國古典哲學、薩特和印度宗教、毛澤東,渴望把戴高樂趕走,建立一個蘇維埃政權,實現直接民主。他跟著學生佔領了巴黎的劇院,接著讓女朋友站在自己的肩上,將懸掛著的法國國旗拿了下來,把藍和白撕掉,只留下紅的部分。3天後,過百萬法國人走上了街頭,整個巴黎處於癱瘓狀態,街上沒有汽車和警察,潘鳴嘯騎著自行車穿行在巴黎大街小巷,感覺這裏已然是解放區……”

2012年,中國的《南方人物週刊》採訪了早已過了耳順之年的潘鳴嘯,上面那段文字,便是該週刊對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時期潘鳴嘯「造反生涯」的一段描寫。

潘鳴嘯是個地道的法國人,法文名字是Michel Bonnin。法國68學運失敗後,他便開始嚮往東方的「革命聖地」——正在鬧「文革」的中國。進不了「聖地」,他就來到了離「聖地」最近的英屬香港,一呆多年,竟然接觸了許多逃離「聖地」、偷渡香港的中國知青。互訴衷腸後,潘鳴嘯三觀傾覆,天崩地裂。後來他寫了一本關於中國知青的書——《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1968-1980)》。他在中國成了名人,被昔日的中國知青們知心地稱爲「老潘」。

您已閱讀13%(510字),剩餘87%(35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