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文章檔案

資本主義的未來(下)

FT首席經濟事務評論員沃爾夫:2007年,我就「新資本主義」撰寫了一篇文章,我注意到,它仍「未經受考驗」。如今考驗已經來臨:它失敗了。金融自由化的時代已經結束。
2009年3月10日

全球資本主義的未來(上)

FT首席經濟事務評論員沃爾夫:金融崩潰與經濟衰退結合,必將改變世界:市場的正當性將被削弱,美國的可信度將受到損害,中國的威信將有所上升,而全球化本身可能受挫。
2009年3月10日

要不要把銀行國有化?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美國政界就是否該對銀行實施國有化產生了分歧。爭論的背後暗藏着兩大問題:誰來承擔損失?什麼是銀行重組的最佳方式?
2009年3月6日

教歐巴馬給G20領袖寫信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將於今年4月份舉行的G20峯會,必須推動各國協作行動,共同應對挑戰。那麼,歐巴馬應該如何說服G20領導人呢?
2009年2月27日

全球重蹈日本覆轍?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日本「失去的十年」給了我們什麼教訓?就在一年前,這似乎還是個可笑的問題。如今,我們無法排除重蹈日本覆轍的可能性。
2009年2月23日

歐巴馬金融計劃爲何會失敗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歐巴馬政府新版銀行紓困計劃,註定不起作用、效率低下且不公平。由於命題有誤,歐巴馬正投入一場豪賭。
2009年2月11日

內需纔是中國「軟肋」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匯率不是中國經濟的關鍵問題。對中國來說,與GDP成長指標相比,確立一個國內需求的成長指標會更有意義。
2009年2月10日

評蓋特納「中國操縱匯率論」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美國新財長蓋特納稱中國操縱匯率,此話沒有說錯,但未能抓住關鍵。關鍵是中國的國內支出。明智的討論應該是關於全球支出模式調整。
2009年2月9日

歐巴馬爲何必須拯救全球經濟?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歐巴馬、大部分美國人,以及世界上很多人都認爲,是美國拖垮了全球經濟。這種共識是錯誤的,當今的金融危機是全球經濟的產物。但是,歐巴馬置身於重塑全球經濟體系的關頭,這是他不得不迎接的挑戰。
2009年1月22日

爲歐巴馬擔憂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聽歐巴馬闡述其「美國復甦和再投資計劃」,好像鉅額財政刺激足以令美國重現繁榮。如果這是歐巴馬的信念,那麼他會震驚的。他面臨的困難更深,也更具有全球性。
2009年1月15日

全球經濟走到十字路口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全球經濟的命運將在今年確定,可能影響好幾代人。不是變得更加均衡,就是分崩離析。世界已經改變,政策也必須改變。現在就必須改變。
2009年1月13日

從凱恩斯主義反省金融危機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凱恩斯逝世62年之後,在又一場金融危機發生之時,我們更容易理解凱恩斯的教義中有哪些仍然適用。
2009年1月6日

「撒錢」須防後遺症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美聯準現在對通縮嚴陣以待,準備動用印鈔機和「撒錢」等強大武器。這些武器肯定管用,只是之後要恢復常態,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2008年12月19日

馬丁•沃爾夫主題演講

2008FT中文網年度論壇12月15日在北京舉行,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先生髮表主題演講《重商主義的侷限》,請點擊閱讀演講概要。
2008年12月15日

全球失衡威脅自由貿易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順差國2008年超出投資的儲蓄總額可能會超過2兆美元。而以美國爲首的逆差國的貿易赤字則在不斷擴大。爲了避免逆差國訴諸於保護主義,順差國應擴大內需,尋求全球經濟的再平衡。
2008年12月11日

股市摸底時刻是否到來?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全球經濟正處於二戰以來最具破壞性的放緩邊緣,但經歷了長期高估後,目前的股價至少頗具吸引力。
2008年12月10日

歐巴馬應如何應對挑戰?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很少有美國總統遇到過比歐巴馬更大的挑戰。隨著全球步入衰退,短期內,美國別無選擇,只能再次實施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方案。歐巴馬除了要實施各種危機管理措施,還需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並積極參與全球討論。
2008年11月13日

我們需要新布列敦森林制度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世界經濟在兜了一圈之後又回到原地,作爲世界主要金融強國的美國引發了一場巨大的金融危機,全球金融體系已經機能失常,沒有必要等到局勢更爲平靜之時再重新思考。我們需要新的布列敦森林制度。
2008年11月11日

必須防止全球經濟滑坡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經濟快速衰退不僅不能將全球過去累積的過度現象清除乾淨,相反,隨著私人部門的鉅額債務坍塌,造成大規模破產,經濟可能出現蕭條,而全球化會把這場災難傳播到世界各地。
2008年11月3日

亞洲的復仇(下)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全球經濟在2000年後所發生的變化,簡單來看,就是具有彈性信貸體系的高收入國家和願意承擔更多債務的家庭,抵消了世界其它國家大規模的儲蓄盈餘。
2008年10月31日

亞洲的復仇(上)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無論是在起源還是結果上,當前的危機與最近30年來發生的一系列金融危機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亞洲金融危機更是與之具有直接的聯繫。
2008年10月30日

「脫鉤論」已到夢醒時分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新興經濟體不會「脫鉤」。這並不令人驚訝:按市價計算,美國和歐盟佔全球產出的54%。再加上日本,它們所佔的比例高達62%。這些國家經濟的大幅放緩,必將給世界其它地區造成巨大的影響。
2008年10月23日

全球金融危機轉向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歐美政府終於下定決心,將鉅額資金注入受創的金融業。今後,我們仍將面臨種種困難。但各國政府在非常時期動用的非常手段,已經使金融危機的大潮轉向。
2008年10月16日

必須全面拯救金融業

FT首席評論員沃爾夫:眼下驅使金融市場分崩離析的憂慮情緒,與不久前推動金融市場繁榮的貪婪一樣誇張。必須馬上終止這種恐慌。那麼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答案是:「任何事情」。
2008年10月8日

鮑爾森計劃非全面解危方案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美國公衆期待政府採取行動。問題在於政府能否採取正確的行動。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就美國金融體系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判斷如何迎接挑戰的標準達成一致。
2008年9月25日

美國金融體系的危機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隨著華爾街五大投行中的三家破產,美國金融體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最壞的時期遠未結束,需要政府救援資金不足的金融體系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加強監管不可避免。
2008年9月17日

只有國有化才能救「兩房」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美國政府將房利美和房地美收歸國有,除此之外,還有其它選擇嗎?此舉能奏效嗎?這對美國房地產市場前景影響如何?我們應從中吸取什麼教訓?
2008年9月9日

美國與世界:衝突還是合作?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本屆美國總統選舉很可能決定下一個——大概也是最後一個——英美全球霸權時代的特點。問題在於美國人民是選擇衝突的本能,還是選擇合作的本能。
2008年9月7日

西方應如何對待俄羅斯?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俄羅斯也許是一個麻煩,但不過如此。再說,俄羅斯人也許還是認爲西方是他們的理想歸宿。他們更親近中國人嗎?我表示懷疑。
2008年9月4日

華盛頓的「中國心魔」

美國若希望中國成爲「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就必須反思自身行爲;一個單邊主義的美國,肯定也會面對一個同樣單邊主義的中國。
2008年9月2日

中國崛起與美國因素(下)

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經濟全球化的第一時代,20世紀上半葉以一系列政治和經濟災難告終。現在進入第二時代,若要避免重蹈覆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與正在崛起的中國之間的關係。

讀者評論: [email protected]

2008年9月2日

中國崛起與美國因素(上)

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經濟全球化的第一時代,20世紀上半葉以一系列政治和經濟災難告終。現在進入第二時代,若要避免重蹈覆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與正在崛起的中國之間的關係。
2008年9月2日

單一稅率沒那麼好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沃爾夫: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冒出一個簡單、誘人、被過分誇大的想法。現在,舊話重提的是單一稅率。
2008年9月2日

高油價會引發經濟減速嗎

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宏觀經濟格局的改變,已使世界經濟更容易適應高油價。但鑑於全球石油需求有增無減,高油價最終導致經濟減速的風險依然存在。
2008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