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與美國因素(下)

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經濟全球化的第一時代,20世紀上半葉以一系列政治和經濟災難告終。現在進入第二時代,若要避免重蹈覆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與正在崛起的中國之間的關係。

讀者評論: [email protected]

中國的力量與侷限

到2003年爲止,中國的國內投資存量佔GDP 的比率達35%,相比之下,南韓爲8%,印度爲 5%,而日本僅爲2%,而2004年,中國57%的出口來自外資企業。中國也已成爲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去年,按市場價格計算,外貿佔中國 GDP的比率達到70%,與南韓大致相同。中國的貿易開放程度,比其它任何大型經濟體都大得多,比如美國和日本,它們的外貿佔GDP的比率低於25%。

儘管如此,中國還遠遠沒有建成法治的市場經濟,國有銀行繼續主導著該國經濟,貸款仍優先發放給通常已岌岌可危的國企。儘管共產黨已承認私有財產的合法性,但對此保障的效力則十分令人懷疑。

您已閱讀10%(278字),剩餘90%(25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