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如何衡量基本價值?這張圖表列出了兩個指標——“Q值」和「經週期調整的本益比」(Cape)。
第一個指標出自於已故的諾貝兒(Nobel)經濟學獎得主詹姆士•託賓(James Tobin)。Q值是某隻股票(或整個股市)的價值與淨資產重置成本的比率。託賓最初提出這一比率是用來解釋投資的。倫敦公司Smithers & Co的安德魯•史密琴斯(Andrew Smithers)——我從他那裏獲得了數據——意識到,Q值可以反過來爲股市估值:Q值高意味著,投資增速不及股市下跌幅度,反之亦然。如果股市對一家公司淨值的估值遠遠高於其資產重置成本,那麼要麼是其資產應當擴大,要麼是其市值應該下降。史密琴斯提出,實際上,相對於公司的投資決策,市場更有可能出錯。
第二個指標的使用者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教授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分母是實際收益的10年移動平均值。進行這種調整,目的是消除對收益的週期性影響:在週期的波峯,當收益超過可持續水準時,週期性影響會讓本益比看上去較低。在負債迅速上升時期,例如本世紀初,未經週期調整的收益可能尤其沒有意義,因爲它們很容易受到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畢竟,負債是一把雙刃劍。
您已閱讀25%(527字),剩餘75%(15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