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文章檔案

川普
川普之變與中國人的精神成熟

秋風:川普拋棄普世主義的道德大旗,赤裸裸地追求美國利益最大化,將迫使中國精英羣體在精神上自立、成熟。
2017年1月9日

中國「村鎮化」大勢隱現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網路正在塑造經濟社會秩序之雛形,讓我們隱約看到了中國古老的經濟社會秩序重生之可能。我們應該藉此重新思考城市與鄉村的關係、工業與其他產業的關係,重新思考中國究竟需要城市化、城鎮化、還是村鎮化。
2015年12月28日

改革的正當性來自公衆參與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健全的變革是共同體之事,而不是某個羣體之事。因此改革必須堅持一個基本政治原則:讓公衆參與和審議,不能將圍繞改革的決策限定於小圈子。
2015年3月20日

反思計劃生育對人性的破壞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計劃經濟的根本問題是把人「物化」,制定發展計劃時人是一個個螺絲釘,忽視人的創造性,更重要的是對人性的破壞。
2015年1月15日

迷失的香港和臺灣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中國大陸,不論是當局,還是民衆和輿論,必須理解臺灣、香港民衆內心的焦慮、迷茫,而致力於自身制度的改進、文化的重建。
2014年4月28日

中國正在經歷憲制變革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中共中央三個領導小組的成立,標誌着中國實際憲制的重大變化:習近平的權力接近美國、至少是法國的總統。這一權力結構讓習李逐漸具備了設計、實施全面改革的能力。
2014年3月10日

期待中道的改革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過去20年,中國社會在某種程度上撕裂,但又同時構築了自己的中流砥柱,中產階級迅速成長。有此爲基礎,就有可能找到一條中道的改革之路。
2014年1月13日

中國爲何會發生邊緣革命?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過去30多年來,市場經濟體制在中國的建立,嚴格來說其實是重建。市場體制在中國以前並非沒有,只是到了毛時代,這個體制被摧毀了。
2014年1月6日

「非常政治」下的改革需要權威

中國天則研究所秋風:中央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家安全會議的設立,引發對集權的擔憂。但在「非常政治」狀態下的中國,要重建制度,改革機構必需部分處於法律之外。
2013年11月13日

倫理操守至關重要

中國天則研究所理事長秋風:媒體的分裂,企業家的尋租,常得到制度決定論者的辯護。但所有社會制度都有漏洞,儘管程度會有較大差別。因此道德、倫理才至關重要。
2013年11月11日

憲政是個「化」的過程

中國天則研究所理事長秋風:這個時代的中國治國者和知識分子應明乎憲政化之大勢,順勢而爲。若能如此,則中國幸甚。反憲政和把憲政神化,任何方向上的激進,都會釀成大禍。
2013年10月28日

憲政
今日中國與1992年時有何不同

北航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秋風:中國的思想、政治正在處在膠著而混沌的狀態。這次憲政之爭,要依靠公民社會贏得觀念上的勝利,爲重啓體制轉型打開通道。
2013年8月9日

天則:成長與麻煩皆因爲改革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天則所是純粹的民間機構,不受意識形態束縛。它能夠成長是因爲改革,但它遭遇過很多麻煩,也是因爲改革,因爲改革沒有完成。
2013年7月26日

中國轉型方案在歷史中

天則經濟研究所秋風:爲了今天中國知識分子嚮往的政治目標,先賢已有百餘年思考、探索,這是一筆最可貴的資源。回到現代史,才能找到當下中國轉型之可行方案。
2013年7月1日

認真對待建制市改革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本輪城鎮化是否健全,能否避免重蹈覆轍,要看能否認真對待建制市制度,使之趨向合理,關鍵在於區分「點狀行政區」和「面狀行政區」。
2013年5月27日

腐敗
反腐敗起不到破局作用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嚴格說來,反腐敗不是改革,本身並沒有制度建設意義。只有通過建立更爲健全的吏治,纔有可能遏制腐敗。
2013年3月18日

農村
重建中國鄉村的「共治」機制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中國執政者應當從傳統社會治理模式中學習智慧,即便是新興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也必須協調其與固有的社會自治制度之間的關係。
2013年2月18日

人口
唯理主義的人口理論可以休矣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秋風:葉檀給反對控制人口的論者冠以「反智」的帽子。但由這個詞,我們恰恰可以看到一種智力迷信,或海耶克所說的唯理主義。計劃生育便緣於這種唯理主義和極端的物質主義。
2012年9月4日

儒家進入中國政治思想中心

中國學者秋風:2011年,一個更爲明顯的趨勢,是儒家快速進入中國大陸思想和政治中心。中國思想界充當西方常識傳播者的時代已經結束。
2011年12月2日

9•11:中國人的「美國情結」

中國著名學者秋風:「9•11」在中國人中引發了嚴重的輿論分裂,隨後的十年,這種分裂日益明顯。幾乎可以說,當代中國幾種最爲重要的政治觀念,可以其對美國的態度來劃分。
2011年9月8日

知青
「新知青」運動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秋風:中國一百年間的三次知識青年下鄉運動,只有第一次具有理想主義成分。但不論是基於理想還是出於權宜,歷次知青下鄉運動都把鄉村對象化,要麼把鄉村當成一個問題來解決,要麼把鄉村當成工具,要麼把鄉村當成城市的洩洪區。
2009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