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讓多吉文章檔案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慈善
關注
企業家如何成爲慈善家?
才讓多吉:馬雲說,「如果今天我再要去追求錢,那跟豬也沒有什麼區別了。」希望他的行動,能給中國的富人帶去一些思考。
2016年7月21日
網路金融
關注
P2P金融「殺熟」之惡的社會緣起
才讓多吉:中國社會需要創新,但創新往往伴隨著對社會信任的踐踏,突破這個死循環需要民間社會組織的發育。
2016年6月29日
法治
關注
雷洋事件能否成爲法治國家之始?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才讓多吉:雷洋事件的重點不是是否嫖娼。從尊重死者、體恤生者、保護衆者出發,我們應該探究如何從制度上減少雷洋式的不明死亡事件。
2016年5月13日
公益
關注
慈善不是制度缺陷的溫柔面紗
才讓多吉:徹底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首先需要設計出一套社會基本福利制度,而不是無視留守兒童背後「血淋淋」的制度問題,只搞溫情脈脈的「愛心工程」。
2016年4月25日
交通
關注
禁摩限電:國家權力「內卷化」之弊
才讓多吉:國家權力的擴張應以提高社會運行效率爲目的,否則就會成爲權力「內卷化」,這似乎滿足了一部分民意,實際上則違反了社會運行規律。
2016年4月6日
疫苗
關注
疫苗之爭:勿做憤怒的「情緒派」
才讓多吉:不瞭解事件背景和相關知識就開始發言真的很可怕。憤怒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憤怒只會矇蔽你對真相的探究。我們一定不要因爲這次疫苗事件而不相信疫苗。
2016年3月25日
慈善
關注
慈善法,請不要給腐敗送去槍枝彈藥
中國公益人才讓多吉:《慈善法》草案中「管理費」和「合作公開募捐」的規定,可能爲政府和官辦慈善公益組織留下腐敗空間。慈善組織行業約束和資訊公開纔是重點。
2016年3月14日
扶貧
關注
扶貧,「發錢」之後還需「造夢」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才讓多吉:從充分尊重、信任受助人出發,搭配因地制宜的項目設計,直接發錢與協助相結合,讓受助人變成自我夢想實現家,方爲美事。
2016年2月26日
春晚
關注
中國春晚:毀於傲慢?
才讓多吉:春節不是國慶節,它是老百姓個人情感的寄託。不管春晚承載、摻和了多少政治和國家訴求,也不應該和老百姓的需求「掰手腕」,到最後輸的只能是春晚。
2016年2月16日
慈善
關注
對中國《慈善法》草案的幾點意見
FT中文網撰稿人才讓多吉:草案對行政主管部門和慈善公益組織的利益考慮得多,對社會大眾包括捐款人和受助人的利益保護不足,不利於公益慈善行業持續發展。
2015年11月6日
公益
關注
「雞血捐款」暴露中國公益事業隱患
FT中文網撰稿人才讓多吉:安徽發生的「狗咬騙捐」事件再度挑起中國網民口水戰。習慣性地依靠「淚點」籌款,已成爲中國社會互助機制健康發展的最大隱患。
2015年10月26日
畢節
關注
留守兒童悲劇呼喚中國基層社會重建
FT中文網撰稿人才讓多吉:留守兒童之殤是發展的悲劇,但更是中國社區治理現代化失靈的表現,問題在基層原因在上層,留守兒童權益保護,更多要讓基層網路重建併發揮作用。
2015年6月17日
愛國主義
關注
被濫用的愛國主義
FT中文網撰稿人才讓多吉: 「抹黑」 與「批評」的界限不是來自批評者本身的立場,而是來源於被批評者的「自信」與「不自信」。愛國的對立面不是批評,而是冷漠。
2015年2月1日
慈善
關注
一個慈善醜聞中的社會治理邏輯
FT中文網撰稿人才讓多吉:地方慈善組織的違規事件讓社會和政府主管部門之間出現巨大分歧,原因就在於中國慈善領域的「左手管右手」現象,其背後則是社會治理能力問題所在。
2014年12月19日
兒童權利
關注
中國兒童權利保護不能止於「條文」
FT中文網撰稿人才讓多吉:中國的宣傳語境一直「重視」兒童,但與諸多涉童權利惡劣事件的輿論批評相對應的,卻是二十多個兒童權利保護機構中鮮有能拿出實質對策的。
2014年11月19日
霧霾
關注
中國「會議藍天」與環保困局
FT中文網撰稿人才讓多吉:在中國,每當空氣質量成爲衡量重大活動的指標,「會議空氣」總能及時達標。但「會議藍天」模式只是政府根據「會情」對環境的臨時管控,若在實踐層面缺少堅定的承諾與行動,不僅有損政府公信力,也會傷及民衆參與環保的熱情與信心。
2014年11月3日
義務獻血
關注
中國人獻血不該是「道德買賣」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才讓多吉:用行政權力設置「交換標準」或以「高壓政策」鼓勵獻血,會把個人的公共精神變異爲利益交換。這樣義務獻血只會帶來道德危機。
2014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