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2

QE2
Lex專欄:QE2對英國沒用

英國很可能在數週內推出新一輪的定量寬鬆,但英國央行購買更多債券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Lex專欄:別急著談論QE3

如果通膨預期和風險資產價格繼續下行,纔有可能實施某種形式的QE3。但無論在美聯準還是投資者當中,有關QE3的討論都應該再推遲幾個月。

Lex專欄:世界經濟再度放緩

採購經理人調查顯示,全球經濟正在放緩。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與去年發生的情況有點相像。爲什麼會這樣?這是又一段成長疲軟期,還是某種更爲持久的趨勢?

QE2
QE2結束前景引發美元空頭回補

鑑於QE2將於6月底結束,對沖基金和養老基金等資金管理機構正削減美元空頭頭寸,轉而買進美元。美元的下行行情可能已經觸底。

蟄伏中的QE3

Guggenheim Partners首席投資官邁納德:如果價格壓力緩解,就業復甦依然緩慢,且財政困境加劇,美聯準就可能啓動QE3。

分析:中國股市11月爲何敗退?

除菲律賓以外,亞洲上月表現最糟的就是中國股市。此輪大跌原因何在?是擔心通膨與價格管制,還是流動性不足?

美聯準
不能讓美聯準影響全球穩定

摩根史坦利亞洲非執行主席羅奇:美聯準定量寬鬆的偉大實驗慘遭失敗,處在危險中的並不只是美國經濟,QE2帶來的全球影響同樣令人擔憂。

QE2
爲美聯準說幾句公道話

美國學者戴南、科恩:美元下跌加上美國利率下降和資產價格上漲,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管道,讓美國能夠在長期價格穩定的背景下,實現更強勁及可持續的復甦。這種結果符合各方利益。

美聯準
爲美聯準QE2一辯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中國和德國近來猛批美國二輪定量寬鬆。在美國經濟疲弱、貨幣成長停滯的背景下,如此溫和的貨幣政策卻讓中德如此激動,令人難以理解。

中國通膨和歐洲債務危機衝擊全球市場

中國通膨抬頭和歐洲金融動盪加深動搖了全球市場,引發股票和大宗商品價格全面下跌。中國的上證綜指大跌4%,過去三個交易日總共下跌8%。投資者擔心,中國政府爲遏制物價上漲會在幾周內第二次加息。

滙豐孫瑜:明年春節前不要入市

滙豐銀行中國股票策略主管孫瑜認爲,美聯準定量寬鬆政策實施得越久,中國面對的通膨壓力就越大,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就越有可能被迫進行補償性加息。他對中國股市投資者的建議是:應該獲利回吐,明年春節前不要入市。

美聯準
勿怨美聯準「開閘放水」

FT專欄作家沃爾夫:人們對美聯準的批評並不中肯。在目前的形勢下,美聯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而且不會造成嚴重後果。

「金磚」炒得太熱了?

美聯準定量寬鬆,歐元區疲軟,新興市場經濟體繼續高成長,意味著新興市場股票、債券等資產將繼續受到追捧。但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情形讓人想起網路泡沫的後期。

美聯準量化寬鬆是牽動全球的賭博

安邦諮詢:美聯準公佈新一輪量化寬鬆,如果美國經濟復甦頹勢難改,這些資金不但會流入資本市場, 而且將會加速溢位美國,在新興市場中氾濫成災。

美聯準
美聯準新一輪寬鬆舉措招致國際批評

美聯準向經濟額外注入6000億美元,促使多個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準備出臺防禦措施,並招致一些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批評。美聯準此舉加劇了外界對於美元大幅貶值、新一波資本洪流湧入新興市場的憂慮。

美聯準危險的賭博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費爾德斯坦:美聯準二次定量寬鬆的潛在好處不多,卻蘊含著製造資產泡沫的巨大風險。事實上,現在應該採取行動的是總統和國會。

Lex專欄:第二輪定量寬鬆之辯

最重大的潛在錯誤預測,或許並非美聯準能否成功拉高通膨(這是沒譜的事),而是究竟是否應該進行這種嘗試。

分析:美聯準本週會議意義非凡

本週的美聯準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將是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會議之一,因爲美聯準將首次把定量寬鬆用作一種常規政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