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歐元區
正被忽視的希臘退出風險

歐元區量寬政策令經濟向好,及種種與希臘解綁的政策,令投資者忽視了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因只要一個成員國退出,成員國間相互承諾和經濟合作的支柱就會被撼動。

Lex專欄:勒緊褲腰帶的滋味

歐洲數國的公共部門正在削減成本,而下手最狠的地方,就是那些火車司機、清潔工和殯葬工人。這些人對政策的抵制,可能會令新的「緊縮時代」戛然而止。

退出
Lex專欄:是時候讓亞洲獨立行事了

沒有全球領袖發出的信號,亞洲許多央行似乎都不願意調整政策利率。只有馬來西亞央行採取了「先發制人」的行動。僅憑這一點,我們就應該爲馬來西亞央行行長鼓掌。

歐元區
歐元區:不宜過早談退出

FT專欄作家明肖:考慮到近期經濟衰退的深度與金融危機的持續存在,我認爲,推遲實施財政與貨幣退出政策,直到復甦牢固確立,這會更爲明智。

溫家寶:今年中國成長目標8%

中國總理稱,中國的復甦不充分,經濟成長「內生動力不足」,同時警告銀行和財政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正在成長,並表示政府將減少新增投資項目數量。

美聯準
美聯準的退出時機——以史爲鑑

羅格斯大學學者博爾多和萊恩:根據歷史經驗,假如目前失業率見頂,美聯準可能在今年首季或次季採取行動,著手退出異常寬鬆的貨幣政策。

如何有序退出刺激政策

英國央行理事亞當•普森:「退出」因應對危機而採取的經濟刺激政策,必須從貨幣、財政和金融三個層面入手,而且必須有序地進行。

爲何「退出」時機尚未成熟?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世界各國果斷一致的政策行動阻止了經濟下滑,推動了全球需求,但目前宣佈勝利還爲時過早。

「退出」爲時尚早

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設計經濟刺激措施時,我們就想好了退出策略。在適當的時機,我們將實施這一策略。然而,目前還不是退出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