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Lex專欄:是時候讓亞洲獨立行事了

沒有全球領袖發出的信號,亞洲許多央行似乎都不願意調整政策利率。只有馬來西亞央行採取了「先發制人」的行動。僅憑這一點,我們就應該爲馬來西亞央行行長鼓掌。

請接受我們的鞠躬,扎蒂•阿克塔•阿齊茲(Zeti Akhtar Aziz)。這位馬來西亞央行(Bank Negara Malaysia)行長年初以來已經三次上調基準利率,被指責爲過於「鷹派」。然而,她採取行動時,對美國、歐洲與日本央行的作爲——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不作爲——幾乎毫不在意。僅憑這一點,我們就應該爲她鼓掌。

沒有全球領袖發出的信號,阿齊茲的許多亞洲同行似乎都不願意調整政策利率。花旗集團(Citigroup)的一項研究顯示,部分亞洲國家仍按兵不動(中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另一些國家和地區至少上調了一次政策利率(印度、南韓、臺灣、泰國和馬來西亞),但只有馬來西亞央行採取了「先發制人」的行動。其三次加息行動(3月、5月和7月,每次上調25個基點)的時間點,都略早於基於所謂泰萊法則(Taylor rule)的利率設定模型。而亞洲其它所有央行的政策利率都要比該模型建議的適當利率水準略低,最多的要低50個基點。

以印度尼西亞央行(Bank Indonesia)爲例。即便該行在定於今天召開的會議上宣佈上調利率,也幾乎爲時已晚。由於拉尼娜(La Nina)現象的影響,通常會從7月延續至9月的旱季今年可能根本不會到來;果真如此,已經高企的糧食價格會被推得更高。而糧食價格在用於衡量通膨水準的一籃子商品中所佔比重略高於三分之一。

您已閱讀75%(566字),剩餘25%(1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