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財政刺激

刺激與緊縮乃殊途同歸

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和財務主管科塔雷利:緊縮措施支持者與反對者的分歧往往有名無實。前者通常說的是在明年實施緊縮措施;後者也並非總是反對在明年削減赤字。

是需要進一步實施財政刺激,還是應儘快採取緊縮措施?人們關於這個問題的辯論已變得過於偏向意識形態層面,而且過於極端。不過,深究起來,人們對於基本事實的看法,要比乍看上去更爲一致。事實上,儘管這些文章的觀點針鋒相對,但恢復財政可持續性與保留對復甦的支持之間,實際上不一定就是衝突的。

儘管近來人們越來越擔心美英兩國會出現雙底衰退,但基本事實卻無可爭議。到2015年,20國集團(G20)的政府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將達到115%——幾乎比危機前的水準高出40個百分點。一些評論人士看著這些數字,對早前的財政刺激提出了質疑。但在這些新增的債務中,只有十分之一可歸因於那些提振經濟的嘗試,絕大多數則是由經濟衰退和相關的收入損失造成的。沒人認爲,應該通過削減預算來抵消這種收入損失。實際上,允許赤字成長避免了本來可能會出現的需求崩潰。

因此,今天的債務問題並非源於危機期間財政政策的管理方式,而是源於危機前的管理不善。在發達國家步入危機之際,一些國家的公共債務率創下了沒有重大戰爭時期的最高水準。「在繁榮時期播種,在低迷時期收穫」這一財政政策方面的基礎教訓被忽略了。

您已閱讀31%(482字),剩餘69%(10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