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退出之爭

停止貨幣擴張爲時過早

美國經濟學者德隆:希臘、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確實需要緊縮,但德、英、美、日則不需要,因爲這些國家的國債仍被視爲優質金融資產。

1829年,當時還很年輕的經濟學家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指出了經濟中過度供應(包括目前生產的所有商品和服務以及各種類型的工人)是怎麼一回事。以前的經濟學家主張一種「形而上的必然性」,即如果一種商品過度供應,就必然存在對另一種商品的過度需求:如果有鞋匠失業,那麼就會有顧客迫切需要更多的女裁縫,因此經濟的問題從來不是需求普遍短缺的問題,而是結構性調整問題。穆勒率先指出,這些學者沒有考慮金融業。如果對金融資產存在過度需求,那麼就可能存在其它所有商品過度供應的情形——我們稱之爲蕭條。

但是到底什麼是過度的金融需求?貨幣教條主義者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表示,無論何時何地,金融中的主要過度需求總是貨幣——你總是可以加大貨幣供應,消除貨幣的過度需求,從而解決蕭條問題。而英國經濟學家約翰•希克斯爵士(Sir John Hicks)及其學生認爲,主要的金融過度需求幾乎總是債券,你幾乎總是可以通過以下兩個辦法解決蕭條問題,一是提高企業信心,以便私人部門能夠發行更多債券和創造產能,二是讓政府借貸和支出,從而加大債券供應。

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追隨者們表示,貨幣主義者和希克斯主義者(通常被稱爲凱恩斯學派,這讓許多真正瞭解凱恩斯的人很煩)有時候是正確的,但當形勢危急,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大蕭條時,這種觀點肯定是錯誤的。在那種情況下,主要的金融過度需求是優質資產:你可以存放自己財富、並相信其不會蒸發的安全金融資產。

您已閱讀40%(645字),剩餘60%(9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