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印度對中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提出擔憂

印度擔心,這座大壩位於地震多發的西藏,可能引發下游的洪水和水資源短缺,同時讓中國在中印間任何潛在對峙中佔據上風。

西藏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習近平西藏之行的重要細節

曹辛:中國領導人對拉薩哲蚌寺的參觀訪問具有象徵性意義,這個意義應該是和解,同時當然也是寓意著西藏的穩定與發展。

西藏
每週時事分析: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新氣象

曹辛:中國領導人在會議講話中提及了反分裂,但確實沒有點十四世達賴的名字、沒有說與「達賴分裂集團」的鬥爭。

中印邊界之爭:一場耐力考驗

在中印領導人即將舉行非正式會晤前夕,拉達克發生的對峙事件再一次讓外界聚焦於兩國之間根深蒂固的對抗。

香港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香港風波與「一國兩制」的歷史思考(一)

曹辛:目睹一段時期以來香港發生的這一切,我不由得把這同「一國兩制」的歷史實踐聯繫在一起,並思考其歷史命運。

印度政府指示官員不要參加達賴喇嘛集會

流亡藏人因此取消了在新德里舉行有達賴喇嘛參加的集會。有印度官員稱,經過多事的一年後,新德里希望與北京改善關係。

「西藏問題」:印度對華安全擔憂和邊界未決的根源

龍興春:中國認爲印度並未放棄支持西藏獨立的意圖,增加了對其的不信任,導致中國更難在邊界談判中向其妥協。

中印領導人拒絕在G20期間單獨會晤

正如邊境地區的兩國軍隊都拒絕退讓,兩位領導人在德國G20峯會期間也不會舉行單獨會晤,標誌着雙方關係的惡化。

西藏
中國就達賴訪問邊境爭議地區警告印度

達賴喇嘛時隔八年再次訪問阿魯納查邦,中方警告稱此行將「嚴重傷害」中印關係,並召見了印度駐華大使。

我在美國學藏語:遇見一個更斑斕的中國

淦喻成:我在美國留學時選學了藏語課。當我在另一個國度用古老的文字回望中國時,我覺得中國真是太有意思了。

中國推行「網格化管理」

這項在中國各地推行的制度旨在補充由於商品房普及和社會開放而日漸式微的居委會制度,加強國家對個人的監控,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就業問題。

西藏
書評:消融的西藏

FT駐南亞分社社長馬萊:首本現代西藏旅遊指南的作者巴克利,在其新書《消融的西藏》中,對中國在西藏的開發提出批評。這是一部重要著作。

水電站
尼泊爾地震警示西藏水電開發須謹慎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劉琴:地質專家認爲,尼泊爾地震給了中國一個重要的警示:西藏雅魯藏布江水電開發需要重新認識,慎重建設。

青藏高原「不適宜大電網建設」

地質學者楊勇稱,青藏高原漫長的冰期使水電站出力極低甚至不能發電,系統凍害嚴重,維護成本巨大。大電網建設也將極大損害西藏景觀價值,並加劇氣候演變。

書評
書評:西藏故事遠未完結

《西藏:一部未完成的故事》指出,儘管西藏的命運在冷戰期間被無情的現實政治決定,但如今西藏在世人心中的「香格里拉」形象與現實的反差,仍是北京需要嚴肅面對的問題。

西藏
藏共創辦人平措汪傑

上週末逝世的平措汪傑曾是中共最重要的少數民族盟友之一,後來卻爲自己的親北京立場後悔。西藏現代歷史的幾乎每一個重要轉折點上,幾乎都有他的身影。

與達賴喇嘛對話

FT南亞記者卡茲明在印度達蘭薩拉專訪了流亡在此的達賴喇嘛。這位西藏精神領袖表示,西藏作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符合藏人利益,「我們主要關心的是保護西藏文化。」

西藏:世界屋脊的避稅天堂?

喜馬拉雅山脈腳下,西藏正開出慷慨的減稅措施和優惠政策,以求成爲私人股本基金和投資公司的落戶之地。這也是中國政府全盤努力的一部分。

西藏
西藏流亡政府呼籲藏人停止自焚

洛桑桑傑承諾進一步在國際上做出努力,以和平的遊說方式推動西藏事業

媒體札記:聽證老太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七年參加聽證會19次的四川老太胡麗天成爲焦點人物,人們再次憤慨「被代表」。但當更多情況披露後,多有人反思「憤怒衝昏理性」。

見了達賴,又能如何?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曹辛:因爲達賴,中國相關部門「冷待」默克爾,「噁心」薩科奇,去年和今年兩度怒向歐巴馬,可是至今好像也沒什麼真正的解決辦法,這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