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賄

高盛
高盛子公司在1MDB洗錢醜聞中認罪

該行馬來西亞子公司在紐約聯邦法院承認違反美國反賄賂法律,作爲該行與監管機構之間全球和解協議的一部分。

銀行
英多家銀行「拉黑」GSK中國醜聞涉事偵探

韓飛龍(Peter Humphrey)曾受僱於葛蘭素史克並被中國定罪,在回到英國後發現滙豐、RBS等銀行已將他列入黑名單。

亞洲

Lex專欄:在GSK道歉之外

罰款、道歉、重審業務模式。在中國身陷行賄醜聞的葛蘭素史克看上去已經做了不少。但別忘了醫生。中國醫生收入過低,不改變這一點,還會有更多製藥公司陷入麻煩。

製藥業
葛蘭素史克被「打老虎」

如果腐敗指控成立,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可能會被罰款,並被迫交出數十億元非法利潤,前中國主管可能會被判刑。這一案件顯示出中國監管環境的重大變化。

製藥業
Lex專欄:中國對跨國藥企有多重要?

葛蘭素史克被控在華大肆行賄,股價卻未受影響。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投資者不知道中國市場到底有多重要。藥商總把中國市場的潛力掛在嘴上,卻很少披露相關數據。

調查GSK——中國「殺猴駭雞」?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人常說「殺雞駭猴」,但北京這次拿葛蘭素史克開刀,分明是直接「殺猴」。但這次調查若能帶來更透明、更規範的體制,就可能是一件好事。

GSK醜聞促進西方與中國司法合作

葛蘭素史克CEO維迪證實,在中國調查該公司後不久,大西洋兩岸的檢察官和英國政府都聯繫過該公司。知情人士也透露,中英兩國已就一項司法協助條約達成共識。

在華經商繞不開的陷阱

FT旗下《中國投資參考》主編金奇:葛蘭素史克最近的行賄醜聞,促使在華經營的西方企業重新審視它們的內部控制,重估因各種潛藏成本而導致的巨大「除法效應」。

沃爾瑪
Lex專欄:沃爾瑪行賄醜聞

沃爾瑪在傳出行賄醜聞後,股價大挫,投資者擔心公司高層可能發生人事大變動。對一家亟需在海外尋找成長點的公司而言,墨西哥的麻煩可能有更深遠影響。

行賄
款待也算行賄?

FT專欄作家希爾:英國政府最近發佈了新的賄賂行爲準則,但這種準則不可能是限定性的,某些形式的賄賂往往難以界定。企業必須不斷強化可適用於最複雜情形的簡單經驗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