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消費

Lex專欄:英國豬肉生產商受益於對華出口

Cranswick預計其全年業績將比年中預測的「穩健」更好,促使分析師將今年利潤預測上調約10%。投資者可以感謝非洲豬瘟。

素食
植物肉興起推動豌豆需求激增

儘管大豆是最豐富且最廉價的植物蛋白質來源,但它容易致敏。黃豌豆正逐漸成爲食品公司的首選蛋白質來源。

美國農業企業考慮借道哈薩克對華出口

泰森食品正圍繞對哈薩克一個牛肉生產項目的數十億美元投資進行談判,希望從「後門」進入中國市場,規避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加徵的高關稅。

FT社評:認真考慮反對喫肉的理由

西方不少牲畜飼養者和屠宰者正在憂慮,日益流行的素食和純素飲食習慣,以及愈發激進的反肉食運動,將對他們的生計構成威脅

中國人多喫肉,美國人多產豆?

大豆可能超越玉米,成爲美國頭號農作物。這得益於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提高,因爲大豆飼料能使雞和豬迅速增肥。

健康
「紅肉致癌說」有待商榷

麥克馬斯特大學教授蓋亞特:世衛組織關於紅肉和加工肉製品致癌的論斷缺乏充分因果關係證據,這可能誤導公共健康政策,對公衆帶來危害。

我爲什麼成爲素食者?

紀錄片《何以爲食?》的導演簡藝接受了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的採訪,暢談肉類消費和肉類產業對環境以及他個人的影響。

喫肉引發的氣候爭議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生態蹄印》作者維茨指出,中國正在奮力走向西方的肉類消費模式,後者一直被作爲發展和現代化的體現,這種思維應受到質疑,而不是被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