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

《穹頂之下》難以驅動政策議程

澳洲紐卡索大學譚浩:中國環境部門樂見《穹頂之下》的影響,在「兩會」記者會中,環保部長也顯示了政府的治霾決心。但中國有高於環保部的政治邏輯。

思維的霧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輿論變成了今日爛泥塘式的場所。我們毫無懷疑精神,卻陷入了「神經質的懷疑主義」;思維單調、雷同,卻又在最基本的問題上都無法達成共識。

中國環保產業的投資前景

信達證券環保行業分析師吳漪:《穹頂之下》與「兩會」讓環保成爲熱點題材。中國環保產業的短中期目標仍是三廢治理,廢氣廢水處理企業和環境監測企業前景看好。

霧霾
一部環保紀錄片的輿論失焦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劉遠舉:自媒體的情緒化議程設置讓《穹頂之下》的環保議題失焦,理性客觀的專業組織化媒體纔是一國輿論市場的脊樑,但它們在中國被抑制了。

中國「兩會」:外國人看什麼?

中國政府對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將如何措辭?《穹頂之下》會如何推動環保議程?「敵對勢力」論是否會被大力渲染?中國官方會樹立哪些新的典型?這些都是看點。